第七重:合罡篇·萬法歸指
五法分守雖周全,難敵歸一破萬關。
當將分罡重合一,凝為一指囚穹寰。
分罡雖能應八方,然若遇能破萬法之強敵,則分力不足。需練“合罡”之術——將五法指罡重新合一,凝為“囚天指”,集五行之力,聚萬法之威,一指可囚山岳,鎖江河。
每日酉時,于天地交泰之際(日落月升),引五行之氣入體:東方木氣、南方火氣、西方金氣、北方水氣、中央土氣,匯于丹田,再以神意為引,逼至五指。五指相對,掌心向上,使五股指罡在掌心交匯、旋轉(zhuǎn)、融合。
初合之時,五行之氣相沖,木克土、土克水、水克火、火克金、金克木,掌心會爆發(fā)出狂暴能量,灼傷手掌。需以神珠靈光調(diào)和,默念口訣:“五行相生,循環(huán)不息;罡氣合一,萬法歸指。”使木生火、火生土、土生金、金生水、水生木,形成閉環(huán),相沖化為相融。
十年功成,五行指罡徹底合一,化為一道紫金色指芒,長三尺,粗如兒臂,指芒上流轉(zhuǎn)著五行符文與禁域法則。此時修者一指彈出,紫金色指芒破空而去,所過之處,空間扭曲,形成一個巨大囚籠,可囚千年老妖、萬年精怪?;\壁具五行之力:木纏、火焚、金裂、水困、土鎮(zhèn),任你神通廣大,亦難掙脫。
合罡之境,需“心無雜念”。若合罡時心存畏怯或貪念,指罡便會融合不純,彈出時可能中途崩碎,反傷自身。故修者需澄心凈念,以“無畏”“無求”之心合罡,方能成此指威。
第八重:意顯篇·指動天囚
指罡合一威已彰,未及意動即鎖防。
需將真意融指訣,念起之時天亦藏。
合罡雖強,仍需手動指彈,若遇快過念頭之敵,則難及反應。此篇修行,在練“意顯”之術——以真意為先,指訣為后,念頭一動,囚籠自現(xiàn),無需手動,即可鎖敵,是為“天囚”。
每日亥時,于靜室中閉目靜坐,摒除雜念,使真意與指罡、天地法則徹底相融。觀想自身化為天地,五指化為五方,意念所及,便是指之所及。想鎖東方,則東方自動生出土黃色囚籠;欲困西方,則西方瞬間現(xiàn)銀白色枷鎖。
初時,意動而囚籠不現(xiàn),或現(xiàn)而不穩(wěn),需反復磨合真意與指訣的聯(lián)系。如調(diào)琴弦,需使意與訣共振,方能一念即達。練至三年,可做到“意動囚生”:見敵欲逃,念頭剛起,敵身周圍已現(xiàn)囚籠;遇敵欲攻,意念方生,敵腳下已出禁域。
此時修者無需抬手,只需一個眼神、一絲念頭,即可施展囚天指訣。指不動,而天已囚;身不挪,而敵難脫。尋常修士在其面前,如甕中之鱉,毫無反抗之力。有詩贊曰:“無意指自彈,念動籠自現(xiàn)。不須抬手勞,天地已為監(jiān)?!?/p>
意顯之境,最忌“意亂”。若心神不寧,雜念叢生,真意便會混亂,可能誤鎖無辜,或該鎖而不鎖,釀成大禍。故修者需常修“靜功”,使真意如明鏡止水,照物而不擾,方能意動則功成。
第九重:道化篇·指破囚天
天囚之意已臻極,須知囚道亦需離。
最終一指破虛妄,不囚不鎖是真締。
意顯雖為“天囚”,然“囚”終究是束縛,若執(zhí)于囚,則難入大道。此篇修行,在練“道化”之術——明悟“囚”之真意,非為鎖,乃為“度”;非為困,乃為“導”。最終一指,可破自身之囚、天地之囚、大道之囚,是為“破囚”,亦為“無囚”。
每日子時,觀星辰運轉(zhuǎn),悟“囚與放”之理:天地囚萬物于寰宇,卻也放萬物于生長;四季囚寒暑于輪回,卻也放生機于流轉(zhuǎn)。囚是為了不放縱,放是為了不凝滯,二者相生相成,方為大道。
修者需以指訣證此理:遇邪祟,先囚之,再以指罡凈化其戾氣,而后放之,使其重歸正途,而非一味鎮(zhèn)殺;見天地失衡,先以指訣囚其亂象(如囚洪水、鎖狂風),再以真意引導其復歸常序,而非強行壓制。此時的指訣,已非單純的束縛之術,更添“導化”之功,如醫(yī)者用藥,先鎮(zhèn)其疾,再調(diào)其本。
進而練“破囚”之指。以自身為靶,觀想過往執(zhí)念、心魔、束縛皆為“囚籠”——或為名利所囚,或為恩怨所困,或為法執(zhí)所縛。以道化指訣輕輕一點,觀想這些囚籠如冰遇陽,漸漸消融。初時,執(zhí)念如頑石,難以撼動,需以真意反復沖刷,如滴水穿石,久久為功。
十年功成,道化指訣圓融無礙。一指既出,可囚可放,可破可立:囚則天地失色,萬靈屏息;放則春風化雨,萬物復蘇;破則虛妄盡散,真性顯露;立則秩序重歸,大道昭彰。此時修者已悟“囚天”非“囚天地”,乃“囚天地之失序”;“指訣”非“拘于指”,乃“歸于道”。
最終境,修者立于大荒之巔,五指輕舒,不發(fā)而威。天地間若有失衡,指風過處,自歸平衡;萬靈中若有失序,意念動時,自歸正軌。無需刻意施為,指訣已與大道合一,如日月東升西落,自然而然。所謂“指破囚天”,破的是“囚”之表象,得的是“道”之真髓——不囚不鎖,而萬物自安;不施不求,而天地自寧。
《大荒囚天指指訣》九重功成,看似以“囚”始,實則以“放”終。修者若能悟透“囚是手段,導是目的,道是根本”,則指訣可成,大道可通。古往今來,練此訣者多困于“囚”之威,執(zhí)著于鎖殺,終難入第九重;唯有心懷慈悲,明悟“導化”之理者,方能以指證道,臻至化境。
此訣流傳大荒,如同一柄雙刃劍,執(zhí)于善者之手,則為護道之器;落于惡者之身,則為禍世之兇。故得此訣者,當常懷敬畏,恪守本心,方能以指訣護大荒,以真意合大道,在漫漫修行路上,走出一段“囚天而順天,指訣而合道”的傳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