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式長于“遠攻”,最宜對付空中強敵或遠處暗箭。劍出時需與角音上揚的弧度相合,讓劍氣形成一道無形“音軌”,劍沿軌而行,百發(fā)百中。曾有“金鷹妖”盤旋于蜀山之上,吐風刃傷人,弟子以“角音穿楊”應(yīng)對,琴音起時,劍如流星追月,穿透風刃層,正中金鷹左眼,使其悲鳴墜崖。
第四式
徵音流螢
“徵音急促似火燃,劍走游絲繞指柔。
輪指彈,劍如流螢亂;旋身轉(zhuǎn),鋒芒避矛頭。”
注:此式以“徵音”定調(diào),取“火氣靈動,劍勢纏綿”之意。撫琴時需輪指彈四弦(火弦),琴音如火星迸濺,急促細碎;揮劍則以“撩”為主,劍身在身前劃出無數(shù)圓弧,如流螢飛舞,既能卸去對手攻勢,又能伺機反擊。
此式專破“剛猛招”,對手劍勢愈剛,愈能被劍圈引偏。關(guān)鍵在“琴音亂而劍勢不亂”,輪指彈弦看似雜亂,實則每一聲都對應(yīng)劍的一個轉(zhuǎn)向,讓對手找不到發(fā)力點。曾有“巨力魔王”揮千斤斧劈來,長老以“徵音流螢”應(yīng)對,劍圈如漩渦,將斧勢引向旁邊山峰,斧劈中崖壁,碎石紛飛,而長老劍圈未破,反撩魔王膝蓋,使其跪地不起。
第五式
羽音歸雁
“羽音悠遠似云流,劍收如雁落平洲。
慢掃弦,劍勢藏鋒鍔;輕合鞘,余音繞梁浮?!?/p>
注:此式以“羽音”定調(diào),取“水氣悠長,劍收無痕”之意。撫琴時需慢掃一弦(水弦),琴音如孤雁遠鳴,清越悠遠;收劍則要“抹”劍回鞘,動作舒緩,卻能在收劍瞬間發(fā)出最后一道劍氣,如雁歸時的最后一聲啼鳴。
此式并非攻招,而是“守中帶攻”的收勢,常用于久戰(zhàn)之后或撤離之時。收劍時的劍氣看似微弱,卻能封鎖對手追擊的路線,且琴音悠遠,能安撫自身氣血,快速恢復體力。曾有弟子被十余名魔教修士圍困,力漸不支,遂以“羽音歸雁”收劍,劍氣如網(wǎng),阻敵片刻,琴音入體,氣血平復,趁機沖出重圍,毫發(fā)無傷。
第六式
天弦驚雷
“天弦暗蓄雷霆力,劍出如崩九重天。
猛撥弦,風云皆變色;劍指天,霹靂裂妖筵。”
注:此式以“天弦”定調(diào),取“天行健,劍勢如雷”之意。撫琴時需猛撥六弦(天弦),琴音初時沉悶如雷云匯聚,突然爆發(fā)出裂帛之聲,如驚雷炸響;揮劍則要直指蒼穹,引天雷附于劍上,劍落時雷火四濺,專克陰邪鬼魅。
此式需在“陰雨天”威力最大,天弦能引天地間的雷氣,使劍成“雷劍”。但此式戾氣易生,需以琴心之靜控之,否則雷火會反噬自身。曾有長老在暴雨夜對戰(zhàn)“尸王”,尸王聚萬具尸身,陰邪之氣沖天,長老撥響天弦,劍引天雷,一劍劈下,雷火焚盡尸身,陰邪之氣化為青煙,而長老因琴心穩(wěn)固,未被雷火所傷。
第七式
地弦生春
“地弦暗藏生息機,劍落如蘇萬物疲。
緩揉弦,戾氣消于土;劍掃過,枯木發(fā)新枝。”
注:此式以“地弦”定調(diào),取“地勢坤,劍蘊生機”之意。撫琴時需緩揉七弦(地弦),琴音如大地呼吸,低沉而充滿生機;揮劍則要橫掃,劍風過處,戾氣被吸入地下,萬物受劍氣滋養(yǎng),枯木可發(fā)新芽,傷者可止傷痛。
此式是《劍膽琴心譜》的“救贖之劍”,非到萬不得已不輕易使用——因其能化戾氣為生機,也能讓對手的惡念暫時消解,給其改過自新之機。曾有魔道修士被心魔控制,濫殺無辜,琴劍長老以“地弦生春”應(yīng)對,劍風掃過,修士身上的魔氣被大地吸收,其眼中兇光漸褪,露出迷茫與痛苦。長老未再追擊,只是撫琴一曲《歸園田居》,琴音如春風拂過荒原,修士最終泣淚叩首,自廢魔功,遁入深山懺悔。
此式之妙,在于“不殺而殺”——殺的是戾氣,留的是生機。劍掃過處,不僅能凈化惡念,更能讓被戾氣污染的土地重煥生機。曾有戰(zhàn)場尸橫遍野,怨氣沖天,一位通神境修士以“地弦生春”掃過,三日之內(nèi),尸身化為沃土,長出漫山青草,怨氣盡散,只余草木清香。
琴曲篇·養(yǎng)心七章
《劍膽琴心譜》之妙,不僅在劍式,更在琴曲。每章琴曲對應(yīng)心法階段,需撫琴與練劍同步,方能收“以琴養(yǎng)劍,以劍證琴”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