休息室,一個中世紀風格的石室,石頭堆砌的房間,外邊還是黑暗,但是屋內干燥,壁爐溫暖柔和的感覺。
睜開眼睛,能感覺到夢境的記憶如陽光下的雪花一般逐漸消融,消失。
已經記不清太多了,明明應該還有更多細節(jié)的,記不清了…
無人區(qū)議會,寒言中學研發(fā)部。
“聚變反應測試中,微型太陽。”孤嘗試制造微型太陽,就像微型黑洞和微型臺風一樣。
而微型臺風實驗最簡單,不過感覺難以應用,臺風鍋的實驗有失敗了。
“接著是引力測試?!豹q格大人提醒。
在實驗室的話,猶格大人更專業(yè),顯然,孤才是實驗助手。
“奈亞把十元素的資料弄到毀滅機關去了?!豹q格大人提醒孤。
“毀滅機關的老本行啊,倒是懷念。”孤記得毀滅機關就是那樣,一開始就是那樣。
所以見怪不怪了。
“所以黑洞和太陽什么關系?”孤還是不太懂天文學,甚至天文學常識都不太懂。
太陽是恒星,黑洞是恒星坍縮的結果,而科學界對太陽的預測是會轉為白矮星而非黑洞。
也就是恒星科技的分支變化還是什么?
宇宙的寂滅,而輪回開始大爆炸,類似于超新星爆發(fā)。
恒星變化非線性而是分支模式。
較小的恒星末期會膨脹然后坍縮。
較大的恒星反應更為劇烈,就是超新星爆發(fā)到黑洞。
也就是說,恒星末期都會有膨脹坍縮的過程,不過越大的話反應越劇烈,而某種意義上,黑洞就是劇烈坍縮的星體產生出的極大引力。
其中區(qū)別在于落差,就像平緩和陡峭的山的區(qū)別。
微型臺風實驗也是,因為落差較小,所以微型臺風沒威力。
反之就是真正的臺風。
同理。
人造太陽坍縮為黑洞很難,就像太陽坍縮為黑洞也很難一樣。
人造太陽就是一個技術難關,威力極小,而坍縮為黑洞的話能維持哪怕一瞬都勉強。
果然無知是科學的最大敵人,恐懼源于未知,正因為不知道微型黑洞的威力大小所以恐懼微型黑洞實驗,以至于科學總是更容易被膽小鬼妨礙,也是微妙。
那么,如何制造落差,落差的結果是什么。
從微型太陽開始。
人造恒星,那么,落差為速度的話,坍縮速度平緩,就是一個高質量物質體。
坍縮速度過快的話,就會形成微型黑洞。
小主,這個章節(jié)后面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