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昕憑著手中一支孤軍,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,能在安西戰(zhàn)場跟吐蕃數(shù)十萬大軍抗衡時間長達五十三年,絕對是個大才。
安史之亂爆發(fā)不久,吐蕃出兵占據河西,使得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斷絕了跟中原的聯(lián)系。
王命阻絕,補給中斷。
郭昕和李元忠、揚襲古率領不到兩萬人的殘軍,一方面要維護西域小國的社會治安,一方面跟吐蕃十萬大軍戰(zhàn)斗。
在如此極其艱險的局勢中,郭昕對外聯(lián)合回鶻汗國,對內整合西域各小國的資源和人力,跟吐蕃王朝全力周旋。
吐蕃一直想占領北庭和安西,從未放棄過對大唐在西域駐軍的勸降。
郭昕從來都是嚴厲拒絕,并且用陌刀和馬槊表明立場。
公元768年,一隊衣衫襤褸、傷痕累累的大唐邊軍老兵出現(xiàn)在長安西郊,他們穿越長達一千多里的敵占區(qū),浴血奮戰(zhàn),九死一生,為朝廷帶了一個驚人的消息:
“安西四鎮(zhèn)留后郭昕派遣信使上告大唐天子,大唐邊軍將士依舊死守西域疆土。河西、安西諸地,瓜州、沙州、甘州、涼州、肅州還飄揚著大唐的戰(zhàn)旗。”
這些邊防老兵歷經千難萬險,拼死帶來的消息,放在后世,意味著什么?
這就好比穿著土布軍裝的中國軍人,一路乞討來到北京,告訴人們,在海參崴,在沖繩,還有中國的駐軍,中國軍隊還在牢牢地守衛(wèi)著這些屬于中國的領疆!
只是這時期的大唐王朝,邊防空虛,外敵紛至,民變四起,各地藩鎮(zhèn)割據,桀驁不馴,聽宣不聽調。
回鶻汗國趁火打劫,索要土地財帛,強聘女子和親。
吐蕃大軍甚至一度攻入關中,長安陷落,天子外逃奉天。
大唐王朝雖然付出慘重代價平定了安史之亂,但國勢已經跌落歷史最低谷。
朝廷跟在西域的北庭都護府和安西都護府斷絕音訊多年,應對內亂尚且自顧不暇,已經沒有了繼承天可汗遺志,繼續(xù)經略萬里西疆的實力和雄心。
滿朝文武公卿,對那片曾經屬于大唐王朝的西域早就不做奢望著。
哪曾想,當年郭子儀推舉其侄子郭昕去巡撫河西、安西,出任安西四鎮(zhèn)留后,竟然還有如此出乎意料的驚喜。
唐代宗馬上派出秘使,試圖穿越吐蕃在河西走廊的層層封鎖線,去西域尋找這支大唐邊軍。
只可惜這隊秘使沒能完成圣命。
直到九年之后,大歷七年,也就是公元772年,來自長安的天子秘使突破層層險阻,來到龜茲。
安西都護府終于收到了朝廷的回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