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安的風,漸漸朝四面八方悄悄散去。
李唐收回目光,關(guān)閉了窗戶,將市井的喧囂隔絕在外。
他知道,這股“風”是雙向的,既有他主動掀起的輿論浪潮,也有來自各方勢力的反撲與試探。
僅僅依靠全息投影的震懾和財富的誘惑,尚不足以徹底馴服這片古老的土地。
真正的角逐,往往在無聲無息處進行。
他所追求的,并非簡單的軍事勝利或地盤擴張。
他的目標是建立一個超越時代、惠及萬民的新秩序,一個能夠?qū)F(xiàn)代文明的火種,深深播撒在這片沃土之上的“人類命運共同體”。
而要達成這一宏偉目標,軍事力量和經(jīng)濟實力固然是基石,但更為隱秘而關(guān)鍵的,卻是對信息流的掌控,對人心的洞察,以及對未來趨勢的預判。這,便是觀星臺存在的根本意義。
早在將吐蕃人從河西走廊和隴右驅(qū)逐出去,西北王府的根基初定之時,李唐就已經(jīng)著手布局。
彼時,他面臨的是一個信息閉塞、交通不便的時代,任何決策都可能因缺乏準確情報而偏離航向。
他深知,在現(xiàn)代戰(zhàn)爭中,情報的重要性絲毫不亞于武器裝備。而在這種封建時代,掌握最快、最準確、最全面的信息,更是足以顛覆戰(zhàn)局、左右國運的神鬼手段。
因此,李唐的腦海中,早早便勾勒出了一個類似kgb和cia的現(xiàn)代情報組織雛形。
他將其命名為“觀星臺”,寓意著他們?nèi)缤箍罩杏^星者一般,洞察天地運行的軌跡,預測風云變幻的走向。
如果說,負責內(nèi)部安保和反腐肅貪的“靖安衛(wèi)”是保障王府肌體健康的衛(wèi)士,那么“觀星臺”便是王府的眼睛和耳朵,是李唐洞悉天下大勢、預判對手動向的利器。
觀星臺的建立,并非一日之功,更非簡單的招募幾個密探便可。
李唐深諳情報工作的本質(zhì):它需要縝密的組織架構(gòu)、高效的運作流程、超前的技術(shù)支持,以及忠誠而專業(yè)的成員。
他將這一重任交給了李龍、李虎和李豹三兄弟負責具體實施。
全能仿生機器人卓越的計算分析能力和對各類信息的處理速度,是任何人力都無法企及的。
在李龍、李虎、李豹的協(xié)助下,觀星臺的運行邏輯一開始就跳脫了傳統(tǒng)諜報的范疇。
它不僅僅是刺探軍情,更是對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文化、民俗、地理等全方位信息的搜集、整理與分析。
觀星臺的探子被要求不僅僅是“耳目”,更是“大腦”,他們需要理解信息的價值,洞悉其背后的深層含義。
這是一種顛覆性的情報理念,將零散的見聞上升為系統(tǒng)的知識,將偶發(fā)的事件聯(lián)系成因果的鏈條。
觀星臺的成員,來源廣泛。
有從吐蕃殘部中甄選出的德布南贊的同族,他們對故土有著深刻的了解,對貴族有著刻骨的仇恨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