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條邏輯鏈,迅速在李唐的腦海中緩緩構建成型。
第一,吐蕃希望大唐內亂,以便他們能從西北王府的軍事高壓獲得喘息之機,甚至尋覓可乘之機。刺殺大唐太子,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。
第二,吳元濟也希望大唐內亂。因為只有朝廷陷入混亂,皇帝李純才無力對他用兵,他的淮西鎮(zhèn)才能獲得寶貴的發(fā)展時間和戰(zhàn)略空間。
第三,敵人的敵人,就是朋友。吐蕃和吳元濟,這對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勢力,在“搞亂大唐”這個核心訴求上,擁有了堅實的合作基礎。
那么,他們的合作模式很可能就是:
吐蕃方面利用其成熟的間諜網絡和資源,負責策劃和執(zhí)行刺殺行動。而吳元濟方面,則利用其身處大唐內部的便利,為刺殺行動提供本土化的支持,比如情報、人員掩護,甚至是……關鍵的內應。
“一場‘里應外合’的政治謀殺?!?/p>
李唐冷冷地吐出八個字。
這個推論,讓整個事件的危險等級再次飆升。
如果僅僅是吐蕃的外部行動,以靖安衛(wèi)的能力,尚可輕松化解。
可一旦牽扯到大唐中原擁兵自重的內部藩鎮(zhèn),問題就變得棘手起來。吳元濟的人在西北必然經營多年,其勢力盤根錯節(jié),絕非一個粟特商人可比。
“星辰?!?/p>
李唐緩緩開口說道:“以‘姜青山’為新的關鍵詞,對他進行深度關聯分析。我要知道,他在西北期間,都接觸過哪些人,去過哪些地方,尤其是……和朝中哪些官員有過來往?!?/p>
“指令收到,開始進行多維數據交叉分析……模型建立中……關聯路徑搜索中……”
星辰的聲音響起,龐大的數據流開始圍繞“姜青山”這個新節(jié)點瘋狂運轉。
半分鐘后,一張更為龐大、更為觸目驚心的關系網,呈現在李唐面前。
姜青山,這個來自淮西的門客,其活動范圍和社交圈子,遠比那個粟特商人阿斯蘭要廣泛得多。
他的關系網中,不僅有三教九流的江湖人士,有長安城內的地頭蛇,甚至還出現了幾個身穿緋色官袍和紫色官袍的身影。
其中一個名字,讓李唐的瞳孔猛地一縮。
——神策軍中尉,吐突承璀。
吐突承璀,唐憲宗時期權傾朝野的大宦官,手掌禁軍神策軍,是皇帝最為信任的家奴。
此人貪婪狡詐,權欲熏心,與朝中許多大臣和地方藩鎮(zhèn)都有著不清不楚的利益往來。
如果說,吳元濟是養(yǎng)不熟的惡犬,那吐突承璀就是藏在皇帝身邊的毒蛇。
現在,這條毒蛇,竟然和惡犬的使者,有了交集。
“校長,數據顯示,姜青山在三個月內,曾兩次秘密拜訪過吐突承璀。雖然他們掩飾得很好,但我們的高空無人偵察機,捕捉到了他的身形輪廓,經過步態(tài)和體征比對,確認為姜青山本人?!?/p>
李龍的聲音適時響起,為數據提供了現實佐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