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揮中心內(nèi)。
李唐重新坐回指揮椅上,看著屏幕上三人離去的背影,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神色。
“校長,他們的心率、血壓以及腎上腺素水平,在剛才的談話中,均出現(xiàn)了大幅波動。根據(jù)心理模型分析,他們的忠誠度與目標驅(qū)動力,已經(jīng)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閾值。”
總控智能星辰的聲音適時響起。
“光有忠誠和熱情還不夠?!?/p>
李唐淡淡地說道:“我需要的是能真正理解并執(zhí)行我意志的頭腦。這三個月,就是對他們學習能力和意志力的終極考驗。”
他很清楚,自己灌輸給他們的,是超越這個時代近一千兩百年的知識體系。
對于連牛頓力學都未曾接觸過的古人而言,直接去理解相對論和量子力學,其難度不亞于讓一個牙牙學語的嬰兒去寫一篇萬言策論。
可控核聚變,涉及到等離子體物理、高能物理、材料學等無數(shù)尖端學科。
動力裝甲,則需要精通機械工程、人體工學、能源學、火控系統(tǒng)。
基因工程,更是要從最基礎(chǔ)的細胞學、分子生物學、遺傳學開始學起。
這其中的任何一門學科,都足以讓這個時代最頂尖的學者皓首窮經(jīng),窮盡一生也未必能窺其門徑。
而他,卻要求這三個平均年齡不到十七歲的少年少女,在三個月內(nèi),建立起一個最最基礎(chǔ)的框架。
這看似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
但李唐別無選擇。
他一個人,精力終究有限。龍巢基地的建設,西北領(lǐng)地的治理,與周邊勢力的博弈,已經(jīng)占據(jù)了他大部分的時間。
他迫切地需要一批能夠繼承他知識,并將其發(fā)揚光大的“火種”。
楊文菁、慕容秋、林昭君,就是他選中的第一批火種。
他給了他們最好的資源,最直接的指導,甚至不惜用“沉浸式深度學習頭盔”這樣的“神器”作為誘餌,來激發(fā)所有人的求知欲和上進心。
現(xiàn)在,就看這三顆種子,能否頂住壓力,破土發(fā)芽了。
在李龍的帶領(lǐng)下,三人來到了一片位于王府核心區(qū)域的獨立院落。
這里的建筑風格與外界截然不同,簡潔的線條,巨大的落地玻璃窗,處處透露出現(xiàn)代簡約的氣息。
院落里有三棟一模一樣的小樓,每一棟都是他們未來獨立的住所兼學習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