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唐輕叩桌面,屏幕上楊文菁那張清麗絕倫的臉龐依舊定格,仿佛一幅精心繪制的仕女圖,在科技的像素中散發(fā)著古典的韻味。
他深邃的目光穿透屏幕,仿佛能洞悉這少女內心深處的每一絲漣漪。
“李龍,關于楊文菁的資料,都整理好了嗎?”
李唐的聲音平靜,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審視。
“校長,已將楊文菁自出生以來的所有可追蹤信息,包括家庭背景、成長經歷、學業(yè)表現(xiàn)、社交圈層以及思想動態(tài)分析報告,全部匯總至您的個人終端?!?/p>
李龍的聲音一如既往的沉穩(wěn),數(shù)據(jù)流在李唐的視網膜上迅速鋪展開來。
李唐心念一動,信息流便在眼前全息展開。
楊文菁,漢族,十六歲,出身洛陽書香世家,祖上曾有大儒。幼時隨父母西遷避亂,輾轉至涼州,后因“科技教”在西北的興起,其父母受其感召,舉家遷入船山城。
其父楊遠山,原為洛陽太學博士,精通經史子集,現(xiàn)于格物院任職,負責儒家經典的整理與新解。其母劉氏,擅長琴棋書畫,在新龜茲女子書院教授女子禮儀與藝術。
楊文菁自幼聰慧,過目不忘,對數(shù)理化表現(xiàn)出異于常人的天賦。在書院的考核中,其“代數(shù)幾何”與“格物致知”兩門課程成績尤為突出。
同時,她并未放棄傳統(tǒng)文化研習,琴棋書畫皆有涉獵,且造詣不俗。
思想報告顯示,她對“科技教”的信仰,源于對其“格物致知,改造世界”理念的深刻認同,而非盲目崇拜。
她渴望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,為實現(xiàn)“人類命運共同體”貢獻力量的志向,是經過理性思考后的堅定選擇。
李唐手指輕點,將楊文菁的個人資料逐一細讀。
他注意到她對“代數(shù)幾何”的癡迷,這與他在圖書館偶遇她為李桓等人講解時的情景不謀而合。
她的“清冷”并非不近人情,而是專注于學問,不為俗事所擾。
而她對嫁入王府為妃的宣言,更是在他意料之外,卻又在情理之中——那是一種將個人命運與宏大事業(yè)緊密結合的強烈愿望,是“科技教”思想熏陶下的必然產物。
“有意思?!?/p>
李唐嘴角微揚,眼底閃過一絲玩味。
他很欣賞這種將個人價值與集體愿景高度統(tǒng)一的女性,她們的內在邏輯清晰,目標明確,遠比那些只知依附男性的傳統(tǒng)女子更有魅力。
他回想起娜扎、長孫玥和拓跋尼孜種種過往。
娜扎作為“科技教”圣女,在北涼和西涼地區(qū)忙著傳播信仰,教化民眾,其影響力日漸深遠。
長孫玥則為了讓西北總商會更進一步往中原各地滲透,日理萬機,無數(shù)商路和貨物調度需要她親自拍板。
拓跋尼孜,這位靖安司指揮使,更是身負重任,在反間反諜戰(zhàn)線與吐蕃、回鶻、甚至大唐的暗探們進行著無聲的較量,確保西北王府的內部安全和情報優(yōu)勢。
她們都全身心投入到各自的事業(yè)中,為實現(xiàn)“人類命運共同體”的宏偉藍圖添磚加瓦。
她們的種種表現(xiàn),既讓李唐感到欣慰,但也隱約有一絲“寂寞”。他固然是這個龐大機器的掌舵者,但偶爾也需要一些生活情趣的調劑。
雖然他每天都有這樣那樣忙不完的工作,有太多的決策需要他親自決斷。但他同樣也是一個正常的男人,并非苦行僧。
他有血有肉,有七情六欲,而且身強體壯程度遠非普通男性能比。
更何況,在這個時代,一個位高權重的男人,身邊沒有一些紅顏知己,反倒顯得不合時宜,甚至可能引人非議。
“是時候忙里偷閑,享受一下這個時代獨特的韻味了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