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當首領(lǐng)的人,不可能沒有長遠的考量。
所以,在巴蘭大汗提出商議是否與護安城合作建養(yǎng)殖場的時候,他們兩人就本著看熱鬧的心思,全都沒反對。
因為,二人覺得,護安城的人現(xiàn)在說的好聽,以后糧食給不給,給多少,都很難說的!
到時候,胡三就該知道,自己現(xiàn)在蹦跶這么歡的行徑,有多蠢了!
可誰都不會想到,養(yǎng)殖場的協(xié)議達成之后,最初想看胡三與賀蘭部笑話的人,都成了笑話。
而巴蘭大汗更不會反對這事了。
畢竟,護安城的人犯傻,愿意拿糧食來養(yǎng)巴蘭人,他舉雙手歡迎。
吃進肚子里的糧食吐不出來,但運進巴蘭草原的物資和牲口,想要拉走可沒有那么容易!
當然,這是撕破臉之時,最壞的打算,如果能好好的,巴蘭大汗也愿意合作。
反正,不管這些人心里怎么想,他們就是覺得主動權(quán)在巴蘭這一方,很是有底氣。
但實際上,真正看好此事的人沒幾個。
因為在他們看來,護安城之前也沒有多富裕,根本不可能有太多的糧食。
當初雷彪在的時候,他手中的糧食還是從大乾江南那邊運過來的!
最后,巴蘭人商量的結(jié)果自然是同意此事!
大家笑呵呵的表態(tài):
“若是護安城的人能長期穩(wěn)定的當咱們巴蘭人的飯票,他們出力出地盤,絕對沒有問題!”
胡三就帶著這樣的結(jié)果,回了賀蘭部。
然后由他代表巴蘭與董軒在兩地邊界處會面,商定合作細節(jié)。
至于為何不是巴蘭大汗下旨,或者是五王子巴圖出面呢?
因為巴蘭大汗覺得,如今北地雖然已成氣候,但謝長生尚未稱帝,他好歹是一國之君,便是巴蘭皇族出面也不妥。
所以,賀蘭部的女婿胡三,以副首領(lǐng)的身份會見護安城的城主,倒也沒降巴蘭的身價。
胡三和董軒的會面交涉,自然少不得表面上的唇槍舌劍,尤其是胡三,好顯得為巴蘭爭取了不少的利益。
雙方談判就談了三日,最后總算在彼此爭吵對罵中,簽下了友好合作,共建名為“北地養(yǎng)殖場”的合作協(xié)議。
巴蘭大汗聽完結(jié)果,當即大怒!
“在巴蘭建造的東西,怎么能用北地的名稱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