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人正是與陳勝生死之交,發(fā)誓同天下、共富貴的吳廣!另一人則是陳勝之弟,陳友諒。
按照此時父子相傳,兄終弟及的觀念。陳友諒接替陳勝之位,會是最明智之選。
歷史上的陳友諒,能力突出。乃是元朝末年群雄之一,農(nóng)民起義領(lǐng)袖,中國元末陳漢政權(quán)建立者。
其少時讀書,略通文義,膂力過人,閑習(xí)武藝。可謂是五維皆穩(wěn),全能型的對手!
陳友諒實力遠高于陳勝,這可不是一件好事。若其繼位,則戚繼光大軍將再度陷入困境之中……即便有田云鵬這位絕世猛將支援,恐怕也無力回天。之所以會如此,主要是因為陳友諒比陳勝更加知人善用!
其麾下毒書生李垂計謀恐怖,若是其設(shè)計埋伏田云鵬等人,恐怕田云鵬會傻不愣登的往內(nèi)鉆。
賊軍何人繼位為主將之事,還需從長計議,大軍當(dāng)先行將陳勝尸首收回,再為其披麻戴孝守喪,以表內(nèi)心悲痛。
吳廣仰天長嘯,爆喝聲響徹入每一位賊軍將士耳中。只見其言,主將之位不論何人繼承,陳勝之首級都必要收回來……陳勝首級一日不回,大軍就一日無首!
陳友諒聽聞自己兄長殞命,悲從中來、號啕大哭,哪怕心中有一絲野心。在這時也是蕩然無存,只想著為陳勝報仇雪恨,祭奠其在天之靈。
奈何賊軍處,幾番戰(zhàn)斗下來,損兵折將!貿(mào)然出擊,只能是被袁軍滅殺。故吳廣、陳友諒和李垂皆認為,應(yīng)當(dāng)通過利用知世郎王薄,然后借刀殺人。
若是王薄這里可滅掉袁軍,則萬事大吉。若不能順利滅殺袁軍,則袁軍對付王薄時,也是需要消耗時間,可為陳友諒等人逃跑創(chuàng)造機會……
計謀已定,剩下的便是付諸行動!吳廣與那陳友諒二人披上白布,求見王??!
王薄這里聽聞陳勝殞命后,大驚失色的同時也有些暗暗高興。再又聽見吳廣和陳友諒披著白布來見自己,心中一個激靈,這時候或許有機會徹底收下陳勝殘軍。
“速速讓兩位將軍進來”
二將來到王薄面前,一言不發(fā),只是涕泗橫流。待那王薄皺眉想要安慰之時,二將見時機成熟,直接噗通跪倒在地,磕頭如搗蒜。請求王薄給自己一支軍隊,用于滅殺袁術(shù)的豫州軍!
(這就有點像歷史上,孫策為父報仇,用傳國玉璽向袁術(shù)換取兵馬的感覺。到了后期,孫吳成為一方勢力,擺脫了袁術(shù)的支配……)
知世郎王薄此時心中的想法就是將陳友諒、李垂、吳廣等一干將領(lǐng)收入麾下。然后圖謀整個徐州……故吳廣等將的請求,讓王薄不得不同意。
“陳勝將軍殞命,諸位復(fù)仇心切!吾亦然如此,故吾愿意調(diào)配兩萬人大軍,交于諸位用于復(fù)仇?!?/p>
王薄的兵馬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帶走的,只見其絮絮叨叨說了一大堆……
吾仔細一聽王薄的話,這話沒有什么具體說明,亂七八糟的言論中都是‘復(fù)仇和支持’,吾苦心冥想、橫豎睡不著,仔細思考了許久,才從言論間隙里聽出話來,每句話都說著兩個字是‘效忠’!
吳廣等將假裝愿意效忠,言效忠前提是為陳勝復(fù)仇以后。這話讓王薄開心壞了,直接再派出幾員將領(lǐng)讓吳廣、陳友諒調(diào)配差遣。
“荔非世雄、杜揚州、沈覓敵三將何在?吾命汝等在吳廣將軍麾下任副將,協(xié)助其滅殺袁軍,不得有誤!”
王薄此言一出,后方三員將領(lǐng)齊出,拱手抱拳接下命令,隨即便是起身行走至吳廣、陳友諒身后,挺立傲視在場的陳勝殘軍其余將領(lǐng)。
“多謝主公!”
吳廣靈機一動,喊了王薄一聲主公。這話可是說到知世郎王薄心坎里去了,吳廣表現(xiàn)如此優(yōu)秀識趣,王薄甚是喜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