鄭文公十八年,即公元前六五五年,齊桓公得知周惠王有意廢除太子姬鄭,改立次子姬帶,所以他便召集宋、魯、鄭、衛(wèi)、許、陳、曹七國國君在首止(今河南省睢縣東南)拜會太子姬鄭,表示他們擁戴太子鄭。
惠王得知消息之后,就派周公到了首止,去見鄭文公。
周公對鄭文公說,我可以讓你去跟隨楚國,然后讓晉國輔助你,只要你不去參加齊桓公的的會盟。
鄭文公對周惠王的命令十分高興,可是對于違抗齊桓公感到害怕,于是便打算逃回鄭國不參加會盟。
鄭國大夫孔叔雖極力勸阻,可鄭文公沒有聽從。
齊桓公知道了鄭文公私自逃回鄭國,還暗地里投靠了楚國,大怒。
次年,齊桓公率領(lǐng)齊、魯、宋、陳、衛(wèi)、曹等國軍隊討伐鄭國,包圍了鄭國的新城。
楚國得知齊桓公攻打鄭國之后,楚成王親自出兵攻打許國,包圍了許城。
齊桓公知道之后就去救援許國,鄭國的危機就此得到解決。
可在下一年,齊國又發(fā)兵攻打鄭國,鄭國大夫孔叔勸說鄭文公向齊國低頭,鄭文公在猶豫之后,殺死了鄭國大夫申侯向齊國討好。
同年秋,魯僖公和齊桓公、宋桓公、陳世子款、鄭世子華在寧母(今山東金鄉(xiāng)東南)結(jié)盟,策劃進攻鄭國。
看到這里,相信大家應(yīng)該是有疑惑的地方,為什么鄭國的世子會跟別國一起進攻鄭國呢?
也就是在這一年,寧母會盟前,鄭文公派遣太子華代替自己與齊桓公盟約,可太子華卻對齊桓公說,希望他除掉鄭國泄氏、孔氏、子人氏三族。
齊桓公在管仲的建議下,并沒有聽從太子華的話,但消息傳回鄭國,使得太子華在鄭國內(nèi)得罪了一大批人,鄭文公也是因此將自己所有的兒子都給驅(qū)逐出了鄭國。
冬天,鄭文公派遣使者到齊國請求簽訂盟約。
鄭文公二十一年,即公元前六五二年,魯僖公和周王室的使者、齊桓公、宋桓公、衛(wèi)文公、許僖公、曹共公、鄭世子款在洮地(今山東鄄城西南)會盟,鄭文公請求參加會盟,表示會盟。
次年,齊桓公在宋國的葵丘(今河南省蘭考縣東北)召集魯僖公、宋襄公、衛(wèi)文公、鄭文公、許僖公、曹共公會盟,齊國的霸權(quán)得到了周王室和諸侯的承認,齊桓公的聲望達到了頂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