魯僖公二十八年,即公元前六三二年,晉文公攻打曹國,準備向衛(wèi)國街道,衛(wèi)國害怕不借給晉國,于是晉文公先攻曹國再打衛(wèi)國。
等到晉文公與齊昭公在斂盂結盟,衛(wèi)國國君衛(wèi)成公想要參加會盟,可晉文公沒有同意。
衛(wèi)成公便打算親近楚國,可衛(wèi)國內部卻不同意,還趕走了衛(wèi)成公。
楚國本想救援衛(wèi)國,可卻沒有成功。
魯國的公子買戍守在衛(wèi)國,魯僖公害怕晉文公因此怪罪魯國,便殺死了公子買,還說是因為公子買沒有到期就回國,才殺死他的。
四月,晉文公率領諸侯與楚國在城濮(衛(wèi)地,今山東鄄城西南)交戰(zhàn),楚軍大敗。
五月,魯僖公與晉文公、齊昭公、宋成公、蔡莊侯、鄭文公、衛(wèi)國國君衛(wèi)瑕、莒國國君在踐土會盟,晉文公被推為盟主,成為新的諸侯霸主。
秋季,紀伯姬回到魯國,公子遂出使齊國。
冬季,魯僖公與晉文公、齊昭公、宋成公、蔡莊公、鄭文公、陳共公(陳穆公是年去世,還沒下葬,故《春秋》記陳子)、莒國國君、邾國國君、秦國人在溫地會盟,商議出兵討伐不順服的國家。
溫地之盟,晉文公將周襄公請到了溫地,會和諸侯朝拜周襄王,并讓周襄王狩獵。
先圣孔丘認為,諸侯召請?zhí)熳樱@是有違于禮的,也不能被當做榜樣,故《春秋》記載‘天王狩于河陽’,這既是為了彰顯晉文公的功績,也是為了避諱。
十月,魯僖公到周襄王的住處朝見。
十一月,諸侯包圍許國。
魯僖公二十九年,即公元前六三一年,介國國君葛盧來魯國朝見,可魯僖公還在許國,便贈送給他草料、糧食。
夏季,魯僖公與王子虎(周惠王之弟)、晉國大夫狐偃、宋國大夫公孫固、齊國大夫國歸父、陳國大夫轅濤涂、秦國大夫在許國翟泉(今河南洛陽東北),《春秋》沒有記載各國卿大夫的名字,是因為卿不能參加公、侯的會見,以做譴責。
秋季,魯國下了大雨和雹子,造成了災害。
冬季,介國國君葛盧又來朝見,這是因為上次朝見沒有見到魯僖公,所以再次前來,是符合禮制的。
魯國因此對他禮遇,贈送給了他上好的財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