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成王則說,雖然確實(shí)是這樣,那你準(zhǔn)備用什么來報答我?
重耳答,如果實(shí)在碰上不得已的情況,與君王在平原、河澤之上以甲兵、戰(zhàn)車相會,我會為您退避三舍。如果還不能得到君王的寬大,那就左手執(zhí)鞭執(zhí)弓,右邊掛著弓袋箭袋,與君王較量一下。
楚將子玉聽聞之后,向楚成王建議殺死重耳,成王沒有聽從。
重耳在楚國居住數(shù)月,此時晉太子圉從秦國逃回晉國,秦穆公因此怨恨太子圉,聽聞重耳在楚國,便派人來邀請重耳到晉國去。
楚成王因此對重耳說,楚國距離晉國太遠(yuǎn)了,要晉國數(shù)個國家才能到達(dá)。秦國與晉國國土相接,秦國的國君賢明,您就好好去吧。
等到重耳離開楚國,成王以厚禮相送。這一年,重耳六十歲。
惠公十四年,重耳到達(dá)秦國。
秦穆公將同宗的五個女子嫁給他,其中就包括太子圉的妻子(懷嬴)。
重耳原本不打算接受懷嬴,胥臣勸重耳,圉的國家我們都要攻打,更何況是他曾經(jīng)的妻子。而起您接受她是為了與秦國達(dá)成姻親以回到晉國,您怎么能夠拘泥于小禮,忘記了大的恥辱。
重耳便接受了懷嬴。
一日,秦穆公宴請重耳,狐偃對重耳說,我不如趙衰善于辭令,請您讓他跟隨你吧。
會上,重耳賦《河水》(逸詩,未收錄于《詩經(jīng)》),秦穆公賦《六月》(載于《詩經(jīng)·小雅·南有嘉魚之什》)。
趙衰表示,請重耳拜謝國君所賜的良言。
于是,重耳到臺階下拜謝,并叩首。
秦穆公走下一級臺階辭謝。
趙衰表示,國君對重耳寄予輔佐天子的厚望,重耳怎么可以不拜謝呢?
趙衰賦《黍苗》(載于《詩經(jīng)·小雅·魚藻之什》。
秦穆公聽了之后,表示,我已經(jīng)知道你急著回到晉國。
重耳和趙衰下臺階再拜,表示,我們這些孤立無援的臣子仰仗您,就像是百谷盼望好雨。
九月,晉惠公去世。十一月,葬惠公。
十二月,晉國欒、郤等大夫得知重耳在秦國,便偷偷勸重耳返回晉國,可以為重耳做內(nèi)應(yīng)。
秦穆公亦有意支持重耳回到晉國。
這一年,重耳六十一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