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鄭國認為諸侯聯(lián)軍怎么都是要退兵的,可鄭國要是投向晉國,楚國就會再次攻上來,包圍鄭國,還不如順服楚國來使諸侯退兵。
于是鄭國渡過穎水,與楚國結(jié)盟。
晉國的荀罃認為,諸侯聯(lián)軍不一定能夠抵擋楚軍,又不能保護鄭國?,F(xiàn)在進攻鄭國,楚國一定會救援鄭國。如果不能保證勝利,就會被諸侯取笑,既然勝利不能確定,那還不如撤兵。
于是諸侯聯(lián)軍撤兵,不久之后楚國同樣也撤兵。
宋平公十四年,即公元前五六二年,鄭國為了不受晉、楚兩國相爭之害,便決意投靠晉國,可晉國對于鄭國的爭奪之心遠不如楚國,于是鄭國的大夫便決定通過挑釁宋國,引諸侯聯(lián)軍來攻,便同諸侯結(jié)盟,等到諸侯走了,就又投向楚國,這樣晉國肯定十分生氣,。只要晉國能夠不斷前來,那么楚國必然不能抵擋,鄭國就可以堅決依附晉國了。
于是,鄭國在宋國邊境向宋國挑釁,宋國的向戌便派兵攻打鄭國,取得了不錯的戰(zhàn)果。
可這樣正好在鄭國大夫們的計劃之中,于是鄭國子展率兵入侵宋國。
宋平公與晉、魯、衛(wèi)、曹、莒、邾、滕、薛、杞、小邾十國國君和齊國世子光一起攻打鄭國,鄭國畏懼諸侯聯(lián)軍,便向晉國求和。
七月,諸侯在亳城北結(jié)盟,定下盟誓,盟書內(nèi)容可見于《左傳·襄公十一年》。
楚共王得知鄭國投向晉國,便向秦國借兵,親自討伐鄭國。
結(jié)果,到了鄭國,鄭國便又順服了楚國。
九月,十二諸侯國派出全部的兵力攻打鄭國,鄭國于是派人告訴楚共王,他們將要順服晉國,楚國因此將鄭國人囚禁。
然后,鄭國國君鄭簡公派出了王子伯駢與諸侯求和,鄭國與晉國結(jié)盟。
秦國軍隊遠道而來,趁著晉國南下伐鄭之機,晉國空虛,秦國進攻晉國,雙方在櫟地大戰(zhàn),晉國大敗。
宋平公十五年,即公元前五六一年,楚國子囊與秦國庶長無地討伐宋國,駐扎在揚梁,大敗宋國,這是為了報復晉國奪取了鄭國。
宋平公十六年,即公元前五六零年,楚共王去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