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他們知道汾水同樣可以灌魏氏的安邑,絳水也可以灌韓氏的平陽。
智瑤的謀士絺疵對智瑤說,韓、魏兩家肯定會反叛。
智瑤問,你何以知道?
絺疵表示,以人之常情而論。我們調集韓、魏的軍隊前來圍攻趙氏,趙氏覆滅,災難一定會波及韓、魏兩家。如今我們約定滅掉趙氏后三家分割其地。晉陽城僅差三版就被水淹沒,城內宰馬而食,破城已經(jīng)指日可待。然而韓、魏兩子沒有高興的表現(xiàn),反倒面有憂色,這不是必反又是什么?
等到第二天,智瑤把絺疵的話告訴了韓虎、魏駒,兩人表示,這一定是離間小人想要為趙氏游說,讓您懷疑我們韓、魏兩家而放松對趙氏的進攻。不然的話,我們兩家豈不是放著早晚要分到手里的趙氏田地不要,而去干那危險必不可成的事嗎?
韓虎、魏駒出去之后,絺疵進來對智瑤說,主上為什么把臣下的話告訴了他們兩人呢?
智瑤反而驚奇地問,你怎么知道的?
絺疵回答,我看見他們認真地看著我而快步離去,因為他們知道我看穿了他們的心思。
可智瑤沒有聽從絺疵的意見,于是,絺疵請求出使齊國。
趙氏的臣下都有了不忠之心,禮節(jié)越來越怠慢,唯有高共對趙無恤沒有失禮。
趙無恤于是半夜派張孟談出城與韓、魏兩家相見,表示,我聽聞唇亡而齒寒。如今智瑤率領韓、魏兩家來圍攻趙氏,趙氏滅亡就輪到韓、魏了。
韓虎、魏駒便說,我們心里知道會這樣,只怕事情還沒辦好而計謀先泄露出去,禍患馬上就會到來。
張孟談則表示,計謀出自兩位主上之口,進入我一人的耳中,又有什么傷害呢?
于是,韓虎、魏駒與張孟談秘密商議,約好起事的日期,再送他回城。
等到約定日期,趙無恤派人殺死智軍守堤的官吏,使大水決堤反灌智氏軍營。
智氏因此大亂,韓、魏兩家趁機攻打智氏,趙無恤率兵從正面攻打智氏,打敗智氏。
趙、韓、魏三家殺死智瑤,又將智氏族人盡誅,只有智果得以逃脫。
智氏敗亡,趙、韓、魏三家瓜分智氏的田地。
晉出公二十二年,即公元前四五三年,晉出公不滿趙、韓、魏三家,想要向齊、魯兩國借兵討伐三家,為三卿所知,聯(lián)手攻打晉出公。
晉出公不敵三家,被迫出逃,病死在路上。
三家擁立晉國宗室姬驕為晉國國君,是為晉哀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