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公攝政第七年,成王已經(jīng)成年,周公便將王位還于成王,北面稱臣。
必須要承認(rèn)的是,周公身上的功績和光彩實在是太重了,我只覺得自己好像用再多的筆墨都會顯得稚嫩和無力。
孔子十分推崇周公,尤其是周公開創(chuàng)的禮樂之世,一直都是孔子所追求的。
“如有周公之才之美,使驕且吝,其余不足觀也已。”
在孔子的口中,周公儼然一個德才兼?zhèn)?、沒有缺點的完人,要說沒有主觀的崇拜是不可能的,因為我們的孔圣人雖然著經(jīng)編史,但一生都想要施展自己的抱負(fù),可大多數(shù)時間卻都是不得志的
光從生前的成就來看,與建下了不世功勛的周公相比,孔子實在是有些不夠看。
畢竟,武王建立周朝的時候,周公可是立于身旁,手拿大鋮的,地位之隆只在武王之下,七年攝政,更是將他推向了人臣之極。
而孔子最得意的時候,也不過就是魯國的大司寇而已。
相較于孔子帶著個人理想主義的推崇,漢代文學(xué)家賈誼對于周公的評價就要高得多了。
“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,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,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??鬃又埃S帝之后,與中國有大關(guān)系者,周公一人而已。”
自黃帝開始,對于我們歷史進(jìn)程有著重大且深刻影響的人也就那么幾個。
五帝、夏禹、成湯、文王、武王、孔子、秦始皇。。。。。。
除了孔子之外,都是歷代的君主,還多是開國之君。
從周公的經(jīng)歷和功績來看,他雖然不一定真正能與上面的幾位并列(主要還是身份的原因),可他的功績卻是影響深遠(yuǎn)。
正如賈誼所說,自黃帝開始,無論是五帝時期,還是夏商時期,歷史的面貌雖然已經(jīng)有了變換,可原始社會遺留下來的特質(zhì)卻沒有多大改變。
莽荒原始,血腥殺戮,部落氏族各自為政,夏商兩朝雖多有作為,可收效都不大。
直到周朝分封、宗法、禮樂等制度確立,才一掃夏之原始蠻荒、商之鬼神血腥,方有文明輝煌之始。
所以說,如果沒有什么其他的差錯的話,周公的名頭哪怕是不與上面的諸位相當(dāng),也不會弱多少。
只是如今提起周公,除了孔子對他格外推崇之外,也就只有曹操的那句詩了。
周公吐甫,天下歸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