魯襄公七年,即公元前五六六年,春季,郯國國君到魯國朝見魯襄公,這是他第一次來朝見。
夏季,四月,魯國三次占卜郊祭,都不吉利,便不用牲。
孟獻子便表示,我如今才知道該占卜和占筮。郊祭本是祭祀后稷,而祈求農(nóng)事順利。所以一到了啟蟄節(jié)(驚蟄,節(jié)氣之一,古稱啟蟄)就該舉行郊祭,郊祭以后開始耕種。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開始耕種了才來占卜郊祭,占卜的結(jié)果不吉利是應(yīng)該的。
南遺擔(dān)任費邑的宰邑,(費邑乃季氏封邑,南遺乃季氏家臣),叔仲昭伯(叔仲惠伯之孫)當(dāng)時擔(dān)任隧正(古時郊外五縣為一隧,隧正掌管征發(fā)郊外庶民服役),為了討好季氏,昭伯向南遺獻媚,表示,您去請求在費邑筑城,我多給你勞力。
于是,季氏在費邑筑城。
小邾國國君小邾穆公到魯國來朝見魯襄公,這也是他第一次到魯國來朝見。
秋季,季武子到衛(wèi)國聘問,這是對公孫剽聘問的回禮(距今已有六年),向他們解釋了晚來的原因,表示沒有其他的心思。
十月,衛(wèi)國孫林父前來聘問,拜謝季武子的解釋,重溫過去的友好。
魯襄公接見孫林父,并于孫林父結(jié)盟。魯襄公登上臺階,孫林父同時登上臺階。
叔孫穆子當(dāng)時是相禮者,就對孫林父表示,諸侯會見,我國國君從來沒有走在衛(wèi)君后面的,現(xiàn)在您沒有走在我國國君的后面,我國國君又不知道錯在哪里。請大夫您稍等一下。
可孫林父沒有表示,也沒有悔改。
叔孫穆子表示,孫文子一定會逃亡的,作為臣下與國君并行,做錯了又不悔改,這便是他逃亡的原因。
《詩經(jīng)》說,‘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’,說的是小心順從的人。專橫而又自得的人,必然會遭受挫折。
原文出自《詩經(jīng)·國風(fēng)·召南·羔羊》。
由于陳國不順服楚國,楚國出兵包圍了陳國。
十二月,魯襄公與晉悼公、宋平公、陳哀公、衛(wèi)獻公、曹成公、莒犂比公、邾宣公在鄬地會見,商議救援鄭國。
鄭國國君鄭僖公到了鄬地,還沒有見到諸侯,就被鄭國子駟所弒。
鄭僖公去世之后,他的兒子鄭簡公繼位,當(dāng)時只有五歲。
魯襄公八年,即公元前五六五年,春季,魯襄公到晉國朝見晉悼公,同時聽取了晉國要求朝獻聘納的數(shù)目。
五月,季武子與晉悼公、宋簡公、齊國高厚、宋國向戌、衛(wèi)國甯殖、邾國大夫在邢丘會見,這是晉國為了明確朝獻聘納的財物數(shù)目。
莒國攻打魯國的東部邊疆,這是為了與魯國劃定鄫國田土的疆域。
九月,魯國發(fā)生旱災(zāi),于是舉行了盛大的雩祭。
冬季,楚國攻打鄭國、入侵蔡國,鄭國順服楚國。
晉國將要攻打鄭國,范宣子(范文子之子)到魯國聘問,拜謝魯襄公的朝見,同時請求魯國出兵攻打鄭國。
魯襄公設(shè)宴款待范宣子,范宣子賦《摽有梅》。
“摽有梅,其實七兮。求我庶士,迨其吉兮。
摽有梅,其實三兮,求我庶士,迨其今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