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征犬戎之后,周穆王并沒有停下西征的腳步,隨后他一路西征,直到昆侖之丘。
傳說他在西征時路過西王母之國,見到了西王母,周穆王十七年,西王母還曾入周朝覲見,周穆王以上賓待之,賜居昭宮。
而趁著周穆王西征之時,東方的淮夷徐國趁機作亂,率領(lǐng)九夷部西侵周朝。
西方昆侖之丘與東方淮夷之間,相隔數(shù)千里,當時周穆王手下有一人,名為造父,善架馬車,乃是夏時伯益后人。
為助周穆王平徐國之亂,造父駕馭八匹千里馬載周穆王,自西昆侖返回,一日千里。
周穆王回到周之后,命令楚國率成周八師伐淮夷,,很快就將徐國的叛亂平息下去,因為造父馭駕有功,穆王賜趙城。
造父因此以趙為氏,乃戰(zhàn)國時趙國之始祖,不過,此皆后話了。
周穆王平定徐國之亂后,便又繼續(xù)東進,抵達九江,又開始了南征。
這次南征將當時南方的許多部落方國納入了周朝的疆域,使得周朝的統(tǒng)治大大加強。
周穆王身上的武功極盛,又有著平定四夷的功績,所以在穆王三十九年,他效仿祖先,在涂山大會諸侯,鞏固了周朝在東南的統(tǒng)治。
當然也順便好好炫耀了一番自己的功績。
周穆王在位的五十五年,周朝依然十分強盛,自成康之治開始,到昭王、穆王,周朝的盛景已超百年,文治武功顯耀于世。
而周穆王其人在歷史上的評價卻是頗有爭議,周朝的史官認為他是一位極賢明的君主,既充滿智慧,又能統(tǒng)御四方。
可后世許多的記載,諸如《左傳》、《列子》都認為周穆王巡游征戰(zhàn)太過,反倒是不怎么關(guān)心國事,頗有些隨心所欲。
且在德行上看,周穆王并不是一個嚴于律己的人,當然對于帝王來說,嚴于律己好像也是件不正常的事情。
據(jù)記載,周穆王曾遇域外化人(魔術(shù)師),為其所惑,遂西游,得能工巧匠,制木偶人,形似真人。
這其實從穆王寵幸造父也能看出一二,不過馭駕亦屬巧能,穆王的身上又有著耀目的功績,稍稍的個人享受也算不得什么詬病的問題。
只是周穆王常年遠游征戰(zhàn),國家消耗了大量的財富,赫赫武功之下,周朝已經(jīng)顯露出了虛弱的態(tài)勢,只是在周穆王時尚不明顯,卻也是盛世的尾巴,難以再復之前的盛景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