‘五百年必有王者興,其間必有名世者’,出自《孟子·公孫丑章句下》。
‘其興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’,出自《左傳·莊公十一年》。
趙惠文王三年,主父封長子章于代地,為安陽君,派田不禮輔佐公子章。
李兌對肥義說,公子章正當(dāng)壯年且心志驕縱,黨徒眾多,野心很大,恐怕會有私心!田不禮的為人,殘忍且傲慢。這兩個人相得,必定會有陰謀作亂的事情發(fā)生,一旦有希望能夠僥幸成功,便會鋌而走險。小人如果有了野心,做事就會輕率,謀劃便會淺薄,只看到利益而不顧危害,同類互相慫恿,就會一起進入禍難之門。以我來看,這不會很久了。您責(zé)任重大且掌握大權(quán),動亂必定會從您這里開始,災(zāi)禍會在您那里聚集,您必定會最先遭受禍患。仁者博愛萬物而智者能夠防患于未然,不仁不智,怎么能夠治理國家呢?您何不聲稱有病不出家門,把政事都交給公子成呢?不要成為怨恨匯聚的地方,不要做禍患形成的階梯。
肥義表示,不可。當(dāng)初主父把新王托付給我的時候說:‘毋變而度,毋異而慮,堅守一心,以歿而世(不要變更你的法度,不要改變你的心志,堅持一心,直到你去世)’我再拜接受王命并且將它記載了下來。如今懼怕田不禮物作亂而忘記我記載的王命,什么罪過比變節(jié)更大呢!進宮接受莊嚴(yán)的王命,出宮后不能完成,還有比這更嚴(yán)重的負(fù)義嗎?變節(jié)負(fù)義之臣,刑罰是不會寬容的。諺語說:‘死者復(fù)生,生者不愧’我的話已經(jīng)說在前面,我要完全實現(xiàn)我的諾言,怎么能夠顧惜我的身體!況且堅貞之臣當(dāng)危難臨頭時節(jié)操就會顯現(xiàn),忠良之臣遇到牽累時行事必然鮮明。您已經(jīng)對我賜教且給我忠告。盡管如此,我已有言在先,始終不敢違背。
李兌因此說,好吧,您勉力而行,我能看到您恐怕只有今年了。
說完之后便痛哭流涕而去,之后李兌數(shù)次去見公子成,以便防范田不禮作亂。
有一日,肥義對信期說,公子章與田不禮十分令人擔(dān)憂。他們對我說得好聽,可實際上很壞,他們?yōu)槿瞬恢也恍ⅰN衣犝f,奸臣在朝堂,是國家的禍害;讒臣在宮中,是君主的蛀蟲。這種人貪婪且野心極大,在宮內(nèi)得到君主的寵愛就在外面行兇作亂。假傳王命傲慢無禮,一旦擅自發(fā)出命令,也是不難做到的,禍難將要危及國家。如今我為此憂慮,夜里忘記睡覺,饑餓忘記吃飯。對盜賊的出入不可不防。從今以后,如果有人請求見王一定要同我見面,我要用自身先抵擋他,沒有變故,君王才能進來。
信期表示,善,我能聽到這樣的話。
惠文王四年,群臣前來朝拜,安陽君也在其中。
主父讓惠文王主持朝拜,他在暗中觀察群臣與王室宗親的禮儀。他看到長子章頹廢的樣子,反北面為臣,屈身在自己弟弟面前,心里很憐惜他,就像著將趙國一分為二,讓長子章做代國之王,這個打算還沒有決定就中止了。
主父與惠文王到沙丘游覽,居住在不同的宮殿里。
公子章利用他的黨徒和田不禮作亂,詐傳主父之命召見惠文王。
肥義先進去,為其所殺。
高信立即與惠文王一起抵御公子章的亂黨。
邯鄲城得到消息之后,公子成與李兌前往沙丘,調(diào)集四邑之兵前往平叛,殺死公子章與田不禮,消滅了他們的黨徒,安定了王室。
公子章落敗之時,逃往主父所居住的宮室,主父收留了他。
公子成、李兌因此率軍包圍主父宮室。
等到公子章死后,公子成與李兌商議說:“由于章的緣故包圍了主父,即使撤兵,我們這些人都要被夷族?!?/p>
兩人因此繼續(xù)包圍主父的宮室,命令宮中的人‘后出來的夷族’,宮中的人便全都出來了。
主父想要出宮卻出去不得,又得不到食物,只能去掏雛雀充饑,如此三個月后,餓死在沙丘宮。
等到趙國人確認(rèn)了主父已死,才向諸侯發(fā)布了訃告。
主父死后,謚號‘武靈’,史稱趙武靈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