臧昭伯因此感嘆,這叫做不能在先君的宗廟里酬謝先君的功勞。
至此,魯國的大夫們也都對季氏生怨。
魯昭公二十五年,即公元前五一七年,季公亥向公為(魯昭公之子,魯國太子)獻弓,并與他外出射箭,商議除掉季氏。
公為把事情告訴了公果、公賁(兩個都是魯昭公之子),公果和公賁派隨從僚柤前去稟告魯昭公。
魯昭公本已睡下,等到僚柤來了稟告此事,昭公便拿起戈來打僚柤,并表示要逮捕僚柤,但沒有正式下命令。
僚柤因此感到恐懼,幾個月都不敢出門。
因為魯昭公并沒有生氣,便又派僚柤前去,可昭公只是拿戈嚇唬他,僚柤便又跑了。
等到僚柤又一次前去,昭公便對他說,表示,這不是你這等小人能管得著的。
于是,公果自己去向昭公稟告。
昭公把這件事告訴了臧昭伯,昭伯對此感到為難,季氏在魯國的實力和牽扯太大了。告訴郈昭伯,郈昭伯卻認為可以,勸說昭公除掉季氏。
昭公又告訴了子家懿伯,懿伯憂慮,表示,獻讒言的人讓國君僥幸行事,如果事情不能成功,國君便得了惡名,實在不可以這樣做。丟棄百姓已經數代了,想要用他們來達成這件事,這是不可能完成的。況且政權在人家的手里,恐怕是很難圖謀季氏的。
昭公聽完了之后,便讓懿伯離開。
懿伯則表示,下臣已經聽到了您的命令,話如果泄露的話,我會不得好死的。
于是,懿伯就在昭公的宮室里住了下來。
魯昭公雖然三次詢問,但要論除掉季氏的決心,他才是最重的。
三番二次嚇唬僚柤,一一詢問魯之大夫,為的就是堅定自己的決心,尋找自己的同盟。
魯昭君作為一個國君,權術可能有一些,但能力權謀卻大大缺少。
魯國之患在三桓,三桓之首為季氏,欲要除季氏,不得不考慮孟氏和叔孫氏。
這其中的牽扯不可謂不多,絕不是幾個人合在一起,幾家兵歸攏一處,短短幾個月的謀劃能夠解決的。
季氏已然失德,結怨魯國之內,當謀定而后動,靜觀其變,擇其不善而攻之,如此可圖也。
時也,命也。季氏當得其猖狂,昭公自受其災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