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穆子而言,重點在最后一章,船夫招手呼喚,別人渡河我不爭,靜靜等待著。
叔向見過穆子之后,就準備船只。
魯國人和莒國人率先渡過了涇水。
等到諸侯聯(lián)軍都渡過了涇水,秦國在涇水上游投放毒物,使得諸侯聯(lián)軍傷亡慘重。
諸侯聯(lián)軍進攻到達棫林(秦地,今陜西涇陽西南,距當時秦國國都雍城已不遠),秦國依然不肯向諸侯屈服,但諸侯聯(lián)軍對秦國也沒有什么辦法。
于是,晉國荀偃便下令撤退,此次大戰(zhàn)史稱遷延之戰(zhàn)。
欒氏欒針不滿,與士鞅(范獻子,范宣子之子)一起沖向秦軍,欒針戰(zhàn)死,士鞅逃了回來。
欒氏欒黡(欒書之子,欒針之兄)因此不滿范氏,士鞅逃亡到了秦國。
衛(wèi)國發(fā)生動亂,衛(wèi)獻公逃亡到了齊國。
魯襄公派大夫厚成叔(郈成叔,姬姓,郈氏,名瘠)到衛(wèi)國慰問,向衛(wèi)國大夫們表示,我國國君派我來,是聽說衛(wèi)國國君失去了他的國家而流亡在別國境內,怎么能不來慰問呢?由于同盟的緣故,謹派我私下里向大夫們表示,國君不善,臣下不命事理,國君不寬恕,臣下不盡職守,積怨久了發(fā)泄出來,該怎么辦?
衛(wèi)國太叔儀(衛(wèi)文公之子)表示,下臣沒有才能,得罪了國君,國君不將他們懲處,而是遠遠得拋棄他們,這樣就會成為國君的憂慮。貴國國君不忘先君的友好,讓您來慰問,又加以哀憐。謹拜謝魯侯的命令,再拜謝對我們的哀憐。
厚成叔回到魯國,向臧武仲表示,衛(wèi)獻公恐怕會回到衛(wèi)國。有太叔儀留守,有同胞兄弟鱄跟他一起出國。這樣有人安撫國內,有人在國外經(jīng)營,怎么能夠不回去呢?
衛(wèi)獻公在郲地居住,臧武仲到齊國拜訪他,可衛(wèi)獻公說話無禮,態(tài)度粗暴。
臧武仲退出來之后,表示,衛(wèi)獻公恐怕不能回國,他說話好像糞土,逃亡在外卻不知道悔改,如何能夠恢復國君的地位?
衛(wèi)國子展、子鮮知道了此時之后,就去將臧武仲,說話通情達理,臧武仲十分高興。
他因此對手下人表示,衛(wèi)獻公應該能夠回去,這兩個人,一個拉他,一個推他,想要不回國,可能嗎?
冬季,季武子與晉國范宣子、宋國華閱、衛(wèi)國孫林父、鄭國公孫躉、莒國人、邾國人在戚地會見,這是為了商討安定衛(wèi)國。
魯襄公十五年,即公元前五五八年,春季,宋國的向戌到魯國聘問,重溫過去的盟約。
向戌見孟獻子,責備孟獻子的房屋太華麗,表示,你有好的名聲在外,卻將房屋修飾得如此華麗,這不是眾人所期望的。
孟獻子表示,我在晉國的時候,我哥哥修建的這一切,想要毀壞它,但又覺得毀壞它要動用勞力,而且不敢說哥哥所做的事情不對。
二月,與向戌在劉地結盟。
夏季,齊國入侵魯國的北部邊疆,包圍了成地,這是因為范宣子借而不還,齊國對晉國不滿,有了二心,所以進攻魯國。
魯襄公率兵救援成地,到達遇地。
季武子與叔孫穆子在成邑修筑外城。
秋季,邾國人入侵魯國南部邊疆,魯國向晉國匯報,晉國準備會見諸侯來討伐邾國、莒國,因為晉悼公病重就推遲了。
冬季,晉悼公去世,諸侯會見沒有能夠成行。
晉悼公去世,他的兒子晉平公繼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