叔孫穆子,叔孫莊叔之子,叔孫僑如之弟,叔孫氏第五代宗主,名豹。
早年逃亡齊國,在叔孫僑如作亂失敗之后,回到魯國,任卿大夫,在位三十七年。
穆子為政,在內(nèi),居其位謀其事,知禮守己,明人善用,畏季孫,敬魯君;在外,知危而不亂,明勢而不媚,曉命而不拘,臨大國而見其賢,會諸侯而見其德,思君保國,執(zhí)禮恭行。古之賢者,莫外如是也。
魯襄公二十九年,即公元前五四四年,吳國延陵季子(季札)出使魯國,見穆子,很高興,大約是志同道合、圣賢合于一。
可季子卻對穆子表示,你恐怕不能善終。
季子給出的理由是,‘好善而不能擇人’、‘任其大政,不慎舉’。
喜歡善良卻不能選擇賢人,主持國政卻不能謹(jǐn)慎得選拔善人。
季子因何有此言?
涉及到的還是穆子早年逃亡齊國,惹出了不少情債。
當(dāng)初,穆子離開叔孫氏,逃亡齊國,到達(dá)庚宗(魯邑,今山東泗水東南),碰上了一個女人,便讓她弄些東西給自己吃,然后就與這個女人私通了。
女子問穆子的來由、去處,母子如實告之,女子也只能哭著送別穆子。
等到穆子到了齊國,就在齊國國氏那里娶妻,生下了孟丙、仲壬。
有一天晚上,穆子做夢,夢見天塌了下來,自己快要頂不住了,回頭看見一個人,皮膚黝黑、駝背、眼睛深陷、豬嘴巴,便讓他來幫自己,說,牛,來幫我。這才頂住了天。
早上醒來,召見手下的人,卻沒有像夢中那人一樣。只能表示,把他記下來。
叔孫僑如在魯國敗亡之后,逃亡到齊國,穆子給他送食物。
宣伯對他說,魯國因為他們先人的關(guān)系,一定會保留叔孫氏,要是召你回去繼承,你怎么樣?
穆子表示,我早就愿意了。
魯國果然召穆子回去,但穆子沒有告訴宣伯,便回去了。
不告訴宣伯,倒是情有可原,可是穆子回魯國,沒有帶上自己的妻子,也沒有帶上兩個兒子。
穆子或有其因,然情理有違,此后患也。
等到穆子成為了魯國卿大夫之后,庚宗的女人向他獻(xiàn)上了野雞。
穆子便詢問她的姓氏,對曰,我的兒子長大了,已經(jīng)能夠捧著野雞跟在我身后了。
將孩子召進(jìn)來一看,竟然就是穆子夢中見到的那個人,也不問名字,開口喊,牛。孩子回答,唯。
穆子召集手下人來見這個孩子,讓他做了叔孫氏的豎(小臣),故得名,豎牛。
豎牛很受穆子的寵信,得到他大了之后,便讓他掌管家政,亦后患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