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一月己亥,諸侯在戲地結盟,這是因為鄭國的順服。
將要準備結盟,鄭國的六卿、大夫、卿的嫡子跟隨鄭簡公參加會盟。
晉國士弱制作盟書,說,從今天盟誓之后,鄭國如果不對晉國唯命是從,或者有別的想法,就像盟書上記載的一樣。
鄭國公子騑快步上前,表示,上天降禍于鄭國,讓我國夾在兩個大國之間。大國不賜給我們友好的話語,反而發(fā)動戰(zhàn)亂來要挾我們。讓我們的鬼神得不到祭祀,我們的民眾不能獲得、享受土地上的產(chǎn)出,男人、女人都辛苦瘦弱,沒有地方可以述說。從今天已經(jīng)盟誓之后,鄭國如果對既合于禮儀,又強大可以庇護鄭國的大國不唯命是從反而敢有其他的想法,也像這份盟書所記載的一樣。
中行偃便說,修改這份盟書。
鄭國公孫舍之表示,已經(jīng)把盟約報告給神靈。如果可以修改,那么大國也是可以背叛的。
荀罃因此對中行偃表示,我們實在是沒有德行,反而用盟約要挾別人,這難道合于禮儀!不合禮儀,用什么來主持會盟。姑且結盟而退兵。修養(yǎng)德行,修整軍隊,然后再來,最終必然可以得到鄭國,為什么一定又是今天呢?我們不合于德行,民眾將會丟棄我們,豈會只有鄭國?如果能夠休養(yǎng)民力、和睦民心,遠方的人就會前來歸順,何必需要依靠鄭國呢?
于是,諸侯就與鄭國結盟,然后回國。
十二月癸亥,晉國人率領諸侯聯(lián)軍再次攻打鄭國,進攻鄭國國都的三面城門,這是因為晉國人覺得鄭國人沒有對晉國唯命是從。
閏月戊寅,在陰阪渡河,進攻鄭國,在陰口駐扎,然后回國。
鄭國人想要攻打晉軍,沒有能夠統(tǒng)一意見。
楚共王率軍攻打鄭國,鄭國人因此與楚國講和,這是因為晉國沒有能夠庇護鄭國。
晉悼公回國之后,商議讓民眾休養(yǎng)生息的辦法。
魏絳請求賜予恩惠,將積聚的財貨拿出來借給民眾。
于是自晉悼公以下,如果有積聚的財物,全都拿了出來。國家沒有不流通的財物,也沒有困乏的民眾。公家不禁止民眾牟利,也沒有貪婪的民眾。祭祀祈禱用貨幣來代替,趙盾賓客只用一種牲畜,新的器具不添置,車馬服飾只要夠用就行。
這些舉措實行了一年,國家才有了法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