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武王三十七年,隨國少師受到隨侯寵信。
楚國斗伯比進言,可以了。敵國內(nèi)部有了裂痕,不可以失去這個機會。
夏,楚武王在沈鹿會見諸侯,黃國人、隨國人沒有前來參加。
楚武王因此讓薳章責(zé)問黃國人,自己率軍攻打隨國,將軍隊駐扎在漢水、淮河之間。
隨國季梁向隨侯建議向楚國投降,表示,等到楚國不同意,然后再作戰(zhàn),這樣就可以使我軍憤怒而讓敵軍懈怠。
隨國少師對隨侯說,必須快速作戰(zhàn),不這樣做的話,將會失去戰(zhàn)勝楚軍的機會。
隨侯因此率師抵御楚軍。
遠望楚國軍隊,季梁表示,楚國人以左為尊,楚君必定在左軍,不要與楚君交戰(zhàn)。姑且進攻它的右軍,右軍沒有良將,必然落敗。楚國的偏軍一敗,大眾也就叛離了。
少師卻說,不與楚君正面交戰(zhàn),就表示我們與楚國不能對等。
隨侯又沒有聽從,與楚武王在速杞交戰(zhàn),隨軍大敗,隨侯逃走。
楚國大夫斗丹俘獲隨侯戰(zhàn)車及車右少師。
秋,隨國人想要與楚國講和,楚武王原本并不同意。斗伯比對楚武王說,上天已經(jīng)除去了隨國的少師,隨國還不能戰(zhàn)勝。
因此楚國與隨國簽訂盟約。
楚國國君熊通表示,楚國的祖先鬻熊,乃是文王的老師,去世得早。周成王封賞楚國的先公,竟只賜予他子男的田地,讓他居住在楚地,如今都順服,可是周王卻沒有加封爵位,我只好自稱尊號了。
熊通因此自加王號,號武王。
楚武王與隨國人簽訂盟約后便撤軍。從此楚國人開始在濮地開墾并占有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