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觀伍子胥如何,其觀要離如何。
慶忌自然是沒有任何疑心,將其設(shè)為心腹,讓其每日操練士兵。
三月之后,慶忌攻打吳國,要離與慶忌同乘船前往,終于等到了刺殺的機(jī)會。
天忽起強(qiáng)風(fēng),慶忌站立不穩(wěn),被要離以短矛刺中心窩。
可慶忌無愧吳國第一勇士,雖身受重傷,仍擒住了要離,將他的頭按在水中,如此三次,才放于膝上。
慶忌雖命不久矣,但仍然佩服要離刺殺他的勇氣,不讓手下左右加害于他,言,‘此乃天下勇士,豈可一日而殺天下勇士二人哉?!嬲]左右,放要離回吳國。
慶忌死后,要離返回吳國,言明,‘殺吾妻子,以事吾君,非仁也;為新君而殺故君之子,非義也。重其嗣,不貴無義。今吾貪生棄行,非義也。夫人有三惡以立于世,吾何面目以視天下之士?’
先是投江未能死絕,被救起后,自斷手腳,伏劍而死。
要離死后,吳王闔閭按照要離遺愿,將其安葬在專諸墓旁,皆位于今江蘇無錫,鴻山之上。
要離與專諸都是古時受人稱贊之義士刺客,頗受后人尊敬。
但是從后人的角度來看,要離和專諸還是有些不同的。
專諸刺王僚,乃是公子光之私心,吳王僚或許算不上什么名垂千古之國君,但當(dāng)吳國君主應(yīng)該是合格的。
公子光有意吳王之位,野心勃勃,雄心萬丈,厚待專諸,趁吳國動亂之時,刺殺吳王僚。
專諸因此舍身為公子光刺殺王僚,頗有士為知己者死之義氣豪情。
但專諸之名之所以弘于宇內(nèi),其實有不少的緣由要算在吳王闔閭的頭上,吳王闔閭一代雄主,使吳國揚(yáng)名于諸侯。
專諸之子又被吳王闔閭封為上卿,所以專諸刺殺一事多見于私利。
而要離殺慶忌之時,慶忌正欲率兵攻打吳國,一場吳國的內(nèi)亂也看又要上演了。
要離舍棄一人一家,殺慶忌,阻止了一場可能使吳國大亂的戰(zhàn)爭。
但是就像要離自己說的那樣,殺妻事君,乃是不仁,要離自己無顏面見世人,那么世人會怎么看他呢?
賢德明智之人,自然是能夠知道要離之心、要離之苦。
可這世間,賢德明智之人何其少呀!
殺妻焚尸,何其歹毒,聞?wù)吣懿惑@心動魄,誰人能不懼要離,誰人能再信要離!
夫權(quán)謀者,以不忠行事,成則王侯將相,焉有罪乎,余者落地塵埃,徒留惡名。
然不仁不義之舉,無煌煌威權(quán)加身,內(nèi)有愧于心,外有悠悠眾口,小人茍命,圣賢死念,相違于禮法,逆背于人心,終不可長久。
余觀史書浩浩之風(fēng)云,愈感人心之艱難,生民皆苦,惟愿天下太平,不受其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