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人頭發(fā)花白,頷下三寸胡須,頭上戴著高高的禮冠,面容消瘦,身形單薄,眼里閃爍著智慧的光芒,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。
這一段正好講到了荀子的禮,蘇銘三人進入人群,傾聽著荀子的講課。
與孔子推崇的周禮和孟子的仁義不同,荀子的禮基于現(xiàn)實,將禮儀和人所處的階級和欲望結(jié)合在一起,剖析了禮的本質(zhì)。
縱觀儒家學說,荀子的學說最接近唯物,也是最接地氣的,可惜,自從漢代董仲儒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(shù),搞出了天人感應以后,儒家吸收了陰陽家的部分理論,朝著神神叨叨的路上一路狂奔,到了魏晉竟然衍生出了玄學這么個玩意。
一席話,即使蘇銘有著超出旁人幾十年的閱歷,也受益良多。
很多東西,經(jīng)不起思考,也經(jīng)不起推論。
蘇銘聽了一陣,就把目光投向了荀子旁邊兩個青年。
這兩人應當就是韓非和李斯,知到姓名,他
很輕易就判斷出誰是李斯,誰是韓非。相比于李斯,韓非長得更俊美,身上的氣質(zhì)也更灑脫。
而李斯,就像是乖乖學生一樣,一板一眼。
此刻,誰又能想到,這兩人在歷史中將會留下偌大名聲,一個是法家集大成者,是諸子百家當中最后一個可以稱“子”的人物。
而另一個在大秦朝堂執(zhí)掌一國朝政,位高權(quán)重,堪稱是一人之下,萬人之上。
人生的際遇,當真離奇。
韓非坐在臺上,表面上看似在認真聽,實際上卻開起了小差,目光在臺下游離,而李斯則聽的很認真,時不時露出思索之意,好像要把荀子講的話都記下。
一個時辰之后,荀子感到有些口干了,才停止講課。
“諸位若是有問題,我的
弟子將會代我解答,今日的課就到這里,老夫年邁體衰,先告辭了?!?/p>
說完,他拱手行禮。
眾人在臺下亦是朝他深深行禮,以示尊重。
他們或許聽不懂荀子的學問,但這并不妨礙他們?nèi)蘸髮⑦@段經(jīng)歷當做談資,或許等到經(jīng)歷一些事的時候,他們或許會回想起荀子所說的話。
說完,荀子便起身離去,把李斯跟韓非留在這里代替他解答疑問。
臺下,蘇銘?zhàn)堄信d趣的看著這一幕,他今日來這里,第一目的是見識一下荀子,其次就是看看李斯和韓非。
以他的目光來看,這兩位現(xiàn)在還稍顯稚嫩,不足以擔當重任。
臺下,有人疑問,李斯很熱心的代為解答,而韓非就顯得有些不上心,回答問題斷斷續(xù)續(xù),很籠統(tǒng)。
而蘇銘卻聽出來,他的回答正在關(guān)鍵處,只是太含蓄,那些人太蠢了,聽不明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