節(jié)度使入洛陽?
聽到這個字眼,朝中寬松的氛圍頓時消散,許多人不自覺的把目光投向站在前方的李嗣源,在場的朝臣,誰不知道這兩個月以來晉王府有多熱鬧。
只是,大家雖然心知肚明,但沒有一個人敢吭聲。
武將前列,李嗣源耷拉著眼皮,老神在在,似是沒有聽到蘇銘的話。
氣氛僵硬片刻之后,朝臣們陸續(xù)出聲,商議此事,驛館代表朝廷的臉面,之前因為戰(zhàn)亂被焚毀了不少,所以住不下那么多人,需要修建。
近些年,戰(zhàn)亂頻繁,以前修建的官道很長時間沒有得到維護,破亂不堪,許多地方都已經(jīng)無法通行。
這兩樣,無論哪一樣都需要很大的投入。
一刻鐘之后,大殿逐漸安靜下來,禮部尚書顏素臣率先開口,“啟稟陛下,洛陽內(nèi)的驛館年久失修,前不久因為戰(zhàn)亂被焚毀,急需修建,微臣以為,這是目前最要緊之事?!?/p>
“朝廷需要盡快撥款,免得各地官員入京無處居住,失了朝廷顏面。至于官道,微臣以為可以暫緩修建,不必急于一時?!?/p>
不久前,顏素臣從邊境回歸,本想乞骸骨回鄉(xiāng)養(yǎng)老,但一連三封奏折都被蘇銘駁回,他也只能老老實實到禮部上班。
而且,孔賢文掛了,他也順理成章的升職,擔任禮部尚書,畢竟以他的年紀和資歷,朝中還真沒人能比得上他,再加上和談失敗的黑鍋都被孔賢文背了,所以朝中也無人置喙此事。
聽到他這番建議,蘇銘點點頭,顏素臣的建議中肯,切合實際,又顧慮到朝廷的難處,先急后緩,堪稱是老成謀國之言,與先前的他不一樣了。
然而,他這話剛說完,工部的人就反駁他,“顏大人此言差矣,驛館之事,工部或可施行,但官道的工程量太大,現(xiàn)在是嚴冬季節(jié),很難施工,材料不好準備,已近年關(guān),勞役更是不好調(diào)配。”
“這官道,我們可修不了。”出聲之人是一個穿著緋色官袍的中年男子,他是戶部員外郎李明峰,整個人面容剛正,看起來十分嚴肅。
顏素臣輕咳一聲,說道,“李大人,老夫說的是洛陽城外的官道,不用修多長,只把方圓百里內(nèi)年久失修的官道修一下就好了,又沒說讓你去修州郡地方的官道?!?/p>
“難道,偌大的洛陽連個修官道的人都找不到?現(xiàn)在可是農(nóng)閑的時候,周邊的百姓無事可做,就近征發(fā)勞役便可,又不是什么勞民傷財?shù)拇笫?。?/p>
隨后,禮部和戶部的官員為了此事爭論不休,朝堂上亂哄哄一片,蘇銘沒有制止,笑吟吟的看著這一幕,朝堂之爭很正常,這是為公務(wù)而不是私仇,他沒道理插手。
一刻鐘之后,他們大概是吵累了,雙方各退一步,戶部同意修建驛館和修整官道,只不過從之前修方圓百里的官道變成修方圓五十里的官道。
只是,這最終拍板的不是他們,而是三司使,這時候的戶部不管錢,國庫在三司手上管著。
很快,大家都把目光轉(zhuǎn)移到了三司使任圜身上,勞役的事好解決,但沒有錢,考慮的再周到也是無濟于事,但出乎意料的是,任圜沒有猶豫,直接答應(yīng)了。
看到這一幕,蘇銘笑了,看來今天這事,應(yīng)當是李嗣源在背后指使,雖說這件事不大,但各方官員他都要協(xié)調(diào)好。
這些人入洛陽之后要擺碼頭,但其中也不乏生活貧困之人,他又不能不管,但總不能讓晉王府供應(yīng)他們吃穿住行。
所以,讓朝廷出面,便順理成章,誰也挑不出毛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