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銘對李正元管的不緊,沒有像歷史上的那些皇子一樣,六歲的時候就開蒙讀書,課程排的滿滿。
學(xué)習(xí)的時候該學(xué),玩的時候該玩,等到李正元大了點才慢慢教導(dǎo),因此,父子之間感情倒是不差。
現(xiàn)在李正元正值十幾歲活潑好動,平日里他經(jīng)常出入千秋殿,知道處理政務(wù)有多繁忙,因此才盡力推辭。
蘇銘擺擺手,直接打斷他的話,“行了,朕還不知道你在想什么,你年紀(jì)也不小了,也該收收心,這大唐未來要交到你手上,你不管,誰管?”
“天下戰(zhàn)亂數(shù)百年,好不容易太平,朕可不想你以后變成第二個楊廣?!闭f到這,他的語氣變得嚴肅,堂下的李正元臉上的笑容也收斂起來,認真的聽他講話。
“你去看看你母親吧?!?/p>
“兒臣告退!”
……
開寶十七年,李正元正式成為大唐皇太子,大婚之日昭告天下。
成婚三個月后,蘇銘就把李正元塞到了戶部。
如今朝堂之上,三司主管朝廷賦稅經(jīng)濟,而戶部則主管錢糧撥用和天下戶口,如果說要了解朝廷運轉(zhuǎn),最好的地方就是在戶部和三司。
密密麻麻的數(shù)字代表著朝廷經(jīng)濟體制運轉(zhuǎn),國家財政好壞,從賦稅和人口就能一眼看出來,賦稅有沒有增加,土地數(shù)額有沒有變化,商稅有沒有增長。
除了在戶部上班,李正元還要陪蘇銘批閱奏折,聽他分析奏折中蘊含的信息,在教育上,蘇銘覺得耳濡目染,言傳身教是最重要的。
很少有人不學(xué)過,就能會的,大多數(shù)人都是平凡的,他們需要一點點成長。
開寶二十年,內(nèi)閣次輔韓熙載成為太子的師傅,教導(dǎo)他讀書。
同時,大唐的改革一點點深入,數(shù)年前,朝廷完成了限田令,丈量土地,十年后,新一輪的改革開始。
改革先改革吏治,平日里的那些貪污腐敗瀆職的官員一茬接一茬送入大牢,然后吏部補足,這期間就花了半年時間。
半年后,官府組織丈量土地,清點戶口,然后,攤丁入畝,官紳一體納糧來了。
天下各地,朝廷的政令開始施行,現(xiàn)在的大唐官場流動性很強,內(nèi)卷的很,每一個官位都是有數(shù)的。
自從大唐施行科舉制度以來,每年都會涌現(xiàn)出許多舉人進士,大唐別的沒有,就是人多,這官,你不想當(dāng),有的是人做。
即便是朝廷吏治抓的很緊,在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納糧的時候,地方依舊出現(xiàn)了許多阻力。
然而,面對封建體制的鐵拳,這些人死的死,流放的流放。
在這個過程中,皇太子李正元參與的很深,甚至他就是其中的執(zhí)行者。
為了避免人走政息,蘇銘必須未雨綢繆,將政治改革推行下去,不然,等后繼之君做,阻力太大了。
除了他,沒人受得了這個反噬,饒是如此,蘇銘在文人士子口中的名聲也降低了不少。
只不過,他一點也不在意,千秋之名自有后人評說,這些家伙說的不算,而他也不是雍正皇帝,他是開國君主,性質(zhì)根本不一樣。
開寶二十五年,太子李正元膝下已經(jīng)有十幾個兒子,皇室第三代可謂是昌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