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時,之前在齊魯之地求學的廷尉李斯出列道,“王上,臣之前在桑海求學,對齊國也略知一二?!?/p>
“相比于楚國,齊國是一個統(tǒng)一的國度,沒有形成分封割據(jù)的局面,自從魯國被滅亡,齊國將魯國納入統(tǒng)治,齊國也接受了來自魯國的種種禮儀?!?/p>
“王室貴族之間奢侈成風,上行下效,國力大不如以前。最重要的是,儒家自此在齊國扎根?!?/p>
“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中庸,旨在于通過自我教育,達到“至誠”的境界?!罢\者,天之道也。誠之者,人之道也。中庸是無過無不及,恪守中道,堅持原則,不偏不倚。在處理矛盾時善于執(zhí)兩用中,折中致和,追求中正、中和、穩(wěn)定?!?/p>
“這樣的思想可以培養(yǎng)個人的修養(yǎng)道德,卻不適合用在大爭之世,當今之世,不進則退,齊國秉持中庸穩(wěn)定之道,也可以看作是不思進取,一心求安穩(wěn)?!?/p>
聞言,丞相馮去疾點點頭,“廷尉說的不錯,在戰(zhàn)國前期,齊國是天下大國,國富兵強,但自從險些被滅國之后,國力一落千丈。吞并魯國之后,齊國軍力廢弛,坐擁魚鹽之利,卻只剩下富庶?!?/p>
“依老臣看,如果我們攻打齊國,再攻打楚國,楚國必定不會坐視不理,到時候我們就要兩面作戰(zhàn)。相反,如果我們先攻打楚國,把這塊硬骨頭啃下來,齊國見大勢已去,未必敢于抵抗?!?/p>
“屆時,齊國就會不戰(zhàn)而降,兵不血刃就能迫使一國投降,何樂而不為?”
此話一出,滿朝文武都震驚了。
那可是齊國,存在了七百多年的齊國,他們真的會投降嗎?
年輕的將領蒙恬走出來,問道,“丞相,為什么齊國會投降而楚國不能?”
這時,尉繚替馮去疾解釋,“蒙將軍,你若是知曉楚國和齊國之間的差別,就不會困惑了?!?/p>
“天下七個國家,每個國家都進行了王室集權,君王有無上的威勢和統(tǒng)治力,但楚國不一樣,它效仿周天子分封天下,每一個大臣,氏族以及王室貴族都有自己的封地。”
“他們在這些封地上積蓄錢糧,豢養(yǎng)精兵,但是這些兵馬卻不歸楚國軍隊統(tǒng)轄,而是各位封臣的私兵?!?/p>
“楚國各大氏族和封臣們?yōu)榱藫寠Z地盤,互相對抗,紛紛壯大發(fā)展自己的私兵,這些私兵裝備精良,訓練有素,遠勝直屬于國家的軍隊?!?/p>
“楚國國內(nèi)竟然是這樣的?”
朝堂之上,諸多大臣驚訝萬分,即便是最弱小的韓國,也完成了集權,楚國可以說是七國之中底子最雄厚的國家,國內(nèi)竟然是這樣的局勢。
“也正是這樣的局勢,使得楚國王室軟弱無力,難以把控朝局。但這并不意味著楚國國力不強,恰恰相反,現(xiàn)在這個幾千里的大國仍保持著強大的實力,王室衰弱,代表楚國衰弱?!?/p>
“相反,滅楚之戰(zhàn),會比我們想象的更加艱難,是我們最難啃的一塊骨頭。”
說完這些,尉繚再度把話語轉向齊國,“但是齊國不同,齊國地盤不大,但很富有,儒家中庸守舊的思想大行其道,齊國朝堂沒有能人掌權,奢侈成風。貴族黎民失去了好戰(zhàn)之心,不思進取?!?/p>
說完,尉繚把目光轉向諸位朝臣,一字一句的說道,“最重要的是,齊國這幾十年來幾乎沒有經(jīng)歷過大戰(zhàn),沒有驍勇的戰(zhàn)將,只要滅了楚國,齊國就不再是問題?!?/p>
“這一次,我建議先攻楚國,再滅齊國,如此一來,大秦統(tǒng)一天下的日子就不遠了?!?/p>
一席話,讓諸多朝臣都沉默了。
王座上,蘇銘望著尉繚,嘴角微揚,不愧是戰(zhàn)國時代首屈一指的戰(zhàn)略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