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朝堂百官沉默之際,一道自信的聲音響起,“啟稟王上,末將愿意領兵,為王上攻滅楚國?!?/p>
蘇銘眸光一凝,出聲之人乃是方才的李信,歷史上,嬴政用此人滅楚,二十萬人攻楚,大敗而歸。
年輕將領,精銳猛進是好事,但太過自信就會招致禍患,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數(shù)不勝數(shù)
,近的就是長平之戰(zhàn)的趙擴,遠的,巨鹿之戰(zhàn)的王離。
“哦?攻打楚國,你需要多少兵馬?”
李信昂著腦袋,眼里滿是激動,沉聲道,“王上,末將需要二十萬兵馬便能揮師滅楚。”
話音落下,朝堂上再次沒有聲音,蒙恬,王賁等諸多將領淡淡的看著他,一句話也不說。
當初大秦攻滅魏國,就動用了二十來萬大軍,現(xiàn)在攻打比魏國還強的楚國,竟然只要二十萬,這口氣,可真大。
饒是如此,其余諸將仍未出聲,冷眼看著李信表演,隨著大秦一統(tǒng),往后的戰(zhàn)功越來越難以獲得。再加上大秦軍隊之中派系林立,彼此之間多有競爭,少壯派
,老將,降將,宿將等等諸多將領,構成了整個大秦軍方體系。
“二十萬大軍就能攻滅楚國?”
當蘇銘聲音落下后,李信自信滿滿的說道:“王上,攻楚之戰(zhàn),末將已經(jīng)準備許久。楚國地處南方,唯有江北淮北是膏腴重地,末將愿率領一部重兵南下,以快打慢
,在最短的時間里拿下此地。
“除此之外,尚需兩個偏師,一路從魏地直插淮南,攻壽春
之后,斷楚國王室后路。免得他們逃去更偏遠的嶺南之地。
另一路主要是水軍
,從巴蜀沿河東下,以絕楚國王室逃往荊楚故地。此三路大軍將楚國王室困于壽春,只要楚國王室逃不出去
,楚國大局既定。此為速戰(zhàn)之法,也是代價最小的軍略。”
李信剛說完,老將蒙武便反駁道
,“王上,此法萬萬不可行,還望王上三思
?!?/p>
當即,李信臉色鐵青,陰著臉看向蒙武,“夢老將軍,晚輩敬你是前輩,可朝堂之上
,事關國家大事,晚輩
可不會退讓。伐楚之戰(zhàn),不知老將軍有何高見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