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小子居然能在這種情況下保持鎮(zhèn)定,實在令他訝異。
雖然蘇銘現(xiàn)在坐上去是無傷大雅,但他并沒有登基稱帝,也沒有正式在百官面前昭示身份,更不是皇帝,若他坐上那個位置,于禮不合,容易遭人詬病。
更令李嗣源驚懼的是,蘇銘上來就把朱溫父子身死的功勞攬在自己的身上,以此表明自己的身份,收買人心。
李嗣源心知不能再讓他繼續(xù)說下去,連忙開口,“殿下回歸,小王喜不自勝,自逆賊朱溫攻破長安,弒殺昭宗陛下,我晉國上下勢要為先帝報仇,為此,小王的義父和二弟為此夙興夜寐,終于攻滅梁國,得償所愿,還于舊都。”
“現(xiàn)今天下,百廢俱興,滿目瘡痍,殿下回歸,我朝廷便可上下一心,再次光復(fù)大唐,小王以為,殿下應(yīng)當(dāng)盡快登基,安定民心?!?/p>
蘇銘淡淡看了他一眼,不為所動,而是推辭道,“梁國之滅,全賴諸位大臣之功,我不過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,何以擔(dān)當(dāng)此重任?晉王切莫折煞于我。”
小東西,居然還知道三辭三讓?
李嗣源心中暗罵,三辭三讓是皇帝登基必須走的流程,雖然都知道假的很,但禮不可輕廢,尤其是在這混亂的朝局當(dāng)中更顯重要。
隨后,他便按照流程,懇請了兩次,蘇銘才答應(yīng)下來。
在諸位大臣的目光中,他走到龍椅前,緩緩坐下,至此才是真正的名正言順,誰也挑不出毛病。
此前,張子凡他們以為進(jìn)宮就只是進(jìn)宮而已,卻不知道,朝廷自有朝廷的禮儀和法度,名不正則言不順。
一個大唐遺孤不可能成為洛陽皇城的主人,唯有皇帝才能入主皇城,太極殿面見百官不過是他登基稱帝的第一步。
而做到這一步,蘇銘便已經(jīng)是后唐朝廷真正的皇帝,就差舉行登基大典,昭告天下這最后的流程了。
當(dāng)他坐在龍椅之時,百官齊齊跪下,高聲齊呼道: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!”
蘇銘再次打量著諸位大臣,心中感慨莫名,僅僅是一個位置而已,坐在這里之后他的感官也不同了,下面群臣的反應(yīng)也發(fā)生了細(xì)微的變化。
無論他們是什么樣的想法,無論他們對自己是怎樣看待,無論他們愿不愿意,他們已經(jīng)成為自己的臣民。
堂下群臣,神色都變化了許多,一個大唐嫡脈稱帝帶給他們的沖擊是巨大的,甚至比當(dāng)初李存勖稱帝帶給他們的沖擊力更大。
李存勖攜滅梁的不世之功悍然稱帝,國號后唐,表明是承接大唐,延續(xù)以后,以此為法理的支持。
而蘇銘登基,靠的是他的一身血脈,靠的是李星云這張皮,在法理上更勝過李存勖,更何況,他也并不是寸功未建,坐收漁翁之利。
這樣的皇帝,才更能讓人接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