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算是兵事,陳書閣也在村里幾個從軍隊里退出的老兵談過,他雖然沒有經歷過兵事,但底層兵員的經歷卻是知道不少。
蘇銘在科舉試卷上出的題目都不是多高大上,像什么戰(zhàn)略,振興朝廷之類的策問根本不會提,一點都不接地氣。
兵事的考題不過是一些打仗最基礎的問題,一支五百人的隊伍怎么扎營,一支軍隊組成部分有哪些等等。
陳書閣的運氣很不錯,憑借扎實的儒學根底和精湛的農事,他一路過關斬將,竟然通過了好幾輪考試,成為了朝廷登記在冊的舉人。
官府發(fā)放了獎勵之后,陳書閣便從客棧搬出去,租住了一間小院,剩下的錢都用來買書,他知道,通過的考試越多,他當官的機會就越大。
……
三月十五,大唐的進士科考試在太極殿如期舉行。
陳書閣和一眾巨人們在禁軍的引領下穿過御道,大殿,來到朝廷最富麗堂皇的大殿,太極殿是朝廷平日里舉行大朝會,舉辦各種活動宴會的場所。
太極殿,盤龍紅柱,金色琉璃瓦,漢白玉欄桿,守門的士兵身穿金色鎧甲,身形魁梧,如同小山一般。
站在大殿里,眾舉人心有揣揣,只覺自己非常渺小。
現在的洛陽能有此景象,不得不感謝李存勖,他稱帝后,洛陽因為久經戰(zhàn)亂,破敗不堪,他不得不花費大力氣對破舊的洛陽進行了修繕,使得原本殘破的皇城煥然一新,有了幾分正統朝廷的氣象。
大殿中央,陳書閣兩股戰(zhàn)戰(zhàn),不敢四處亂看,只覺得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美輪美奐,周圍好像有一股沉重的壓力,壓得他有些喘不過氣來。
龍椅上,蘇銘看著殿上的三百名進士,嘴角含笑。
三百年前,唐太宗李世民見到新科進士,曾說過一句話,“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!”對此,蘇銘是嗤之以鼻。
李世民再厲害,也不過是繼往開來之君罷了,充其量也就漢武帝一個檔次。
他說的英雄,不過是世家門閥的英雄,不包括布衣草莽,而在這個時代,真正的絕頂人才,往往不是出現在世家,而是在民間。
世家頂多教育出精英,但能從民間冒頭的,往往是草莽豪杰。
尤其是亂世,更是草莽豪杰輩出的時代。
而蘇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如果能得到袁天罡的肯定,繼續(xù)當皇帝,他的未來將比唐太宗更明朗。
不說別的,就說他這一次的科舉考試,在歷史上足以記下重重的一筆,他可是真正的為布衣寒門的讀書人打開了大門。
透過冕旒,蘇銘不斷打量著下面的讀書人,這些人之中,中老青年皆有之,白發(fā)蒼蒼與黑發(fā)飄飄之人站在一起。
他知道,這些人當中有世家子弟,有朝廷官員子嗣,也有寒門甚至是農家子,他們出自不同的階層,卻又同時站在這里。
當看到他們的那一刻,蘇銘便知道自己推行的科舉,成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