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海之濱,黑云壓城。
大禹立于礁石之上,手中耒耜深深插入巖縫。他望著遠處翻騰的海面,那里正升起一道接天連地的水墻。浪濤中隱約可見鱗甲閃爍,似有巨物游弋。
"來了。"身后黑袍老者——水正玄冥沉聲道,"共工氏敗亡后,其坐騎溟淵率海獸部眾盤踞歸墟,今日終要討個說法。"
大禹解下腰間玉琮,那是舜帝親賜的治水信物。玉琮突然自行震顫起來,發(fā)出幽幽藍光。與此同時,海面轟然炸開,一座山岳般的黑影破水而出。
那是一條巨魚,卻生著猛虎般的利爪。青黑色的鱗片每片都有盾牌大小,在月光下泛著金屬光澤。其首如蛟,額生獨角,雙眼如同兩輪血月懸于海面。最奇異的是它背脊上延伸出九條似蟒似龍的觸須,每條頂端都生著不同形態(tài)的頭顱。
"陸上的治水者,"海獸發(fā)出雷鳴般的聲音,海水隨著它的吐納形成漩渦,"你截斷九河,筑堤攔海,可問過我們海族答不答應?"
大禹感到胸口發(fā)悶——這聲音直接震蕩著五臟六腑。他強自鎮(zhèn)定,拱手道:"溟淵尊者,洪水泛濫,百姓流離。禹奉帝命疏導江河,并非有意冒犯海族領地。"
溟淵的九首觸須同時揚起,掀起滔天巨浪:"共工大神觸不周山時,天河傾瀉三萬里!那時怎么不見你們說冒犯?如今水族勢微,倒要講道理了?"
突然一道金光破云而下。應龍展開遮天雙翼懸停半空,龍睛如炬:"溟淵!你掀起海嘯淹沒良田,與那共工有何區(qū)別?"
海獸發(fā)出震天動地的嘶吼,整片海域頓時沸騰。無數(shù)奇形海獸浮出水面:有八足巨蟹,有雙頭海蟒,更有半魚半人的戰(zhàn)士手持珊瑚長矛。它們眼中跳動著與溟淵相同的血色光芒。
"應龍!"溟淵的獨角迸發(fā)刺目藍光,"你不過是黃帝座下走獸,也配質問歸墟之主?"
大禹眼見雙方劍拔弩張,急忙高舉玉琮。玉琮突然射出一道青光,在海天之間展開一幅星圖。溟淵的攻勢為之一滯。
"河圖?"海獸的聲音首次出現(xiàn)波動,"伏羲的河圖怎會在你手中?"
大禹趁機道:"此乃洛水神龜所獻。尊者請看,九州水系本是一體,陸海相連。治水非為與海族為敵,實為疏通天地脈理。"
溟淵的九首觸須緩緩垂下,但眼中血光未褪:"花言巧語!你們陸上生靈何時將海族視為平等?共工大神為何怒觸不周山?就是因為。。。"
它的話突然中斷。海面下傳來某種古老而沉重的震動,仿佛整個歸墟在蘇醒。溟淵的鱗片全部倒豎起來,發(fā)出金鐵交鳴之聲。
玄冥臉色驟變:"不好!是萬水之眼。。。共工的精魄要蘇醒了!"
溟淵突然轉身潛入深海,只留下回蕩在海天之間的誓言:"大禹!九鼎鑄成之日,我要你親自來歸墟立約!若敢違約,必讓九州再陷洪荒!"
海浪平息后,大禹發(fā)現(xiàn)礁石上多了一片青黑色鱗甲,上面天然形成著奇特的紋路——那分明是張微縮的海圖,標注著通往歸墟的秘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