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1九色视频|凹凸视频在线|日韩精品无码系列视频|国产精品秘入口swag海底捞|色婷婷五月天|日本三级在线|日韩精品免费|AV大片

大仙小說

大仙小說>一本書讀懂中國史簡介 > 第三章 蒙古滅金:雄師南下,金廷崩殂(第2頁)

第三章 蒙古滅金:雄師南下,金廷崩殂(第2頁)

蒙古第一次攻金(1211-1212)雖未滅亡金國,卻暴露了金軍的致命弱點:數(shù)量雖眾(號稱40萬),卻“將不知兵,兵不知戰(zhàn)”(《金史·完顏承裕傳》)。野狐嶺之戰(zhàn)中,金軍主帥完顏承裕(衛(wèi)紹王妹夫)將10萬大軍分散于野狐嶺至宣德的上百里防線,“每箭地為一屯,首尾不相顧”(《元史·速不臺傳》),被蒙古軍“分兵合擊”,幾乎全軍覆沒。

此戰(zhàn)后,金廷并未反思戰(zhàn)略失誤,反而“筑壘自守”,試圖以“堅城”阻擋蒙古鐵騎。1213年,金主完顏永濟被權臣胡沙虎弒殺,宣宗完顏珣(1213-1223年在位)繼位。宣宗雖試圖振作,卻繼續(xù)執(zhí)行“分兵防御”策略:命術虎高琪(權臣)駐守中都,派移剌蒲阿守潼關,令完顏弼守河東。這種“處處設防、處處薄弱”的部署,正中蒙古“集中優(yōu)勢兵力打殲滅戰(zhàn)”的下懷。

1214年,蒙古軍圍攻中都。金廷恐慌之下,宣宗竟欲遷都南京(今開封),遭左丞相徒單鎰反對:“中都天下本,奈何棄之?”(《金史·徒單鎰傳》)但宣宗聽信術虎高琪“中都糧盡,不可守”的讒言,于1214年五月遷都汴京。中都守軍因“主上南逃”士氣崩潰,蒙古軍趁機攻占中都(1215年),金國北方門戶洞開。

金國的“轉攻為守”徹底失敗。蒙古軍在木華黎(成吉思汗麾下第一將)指揮下,分兵略地:史天倪(漢將)降蒙后攻占平州(今河北盧龍),石抹也先(契丹將)降蒙后攻占北京(今內蒙古寧城),“河北郡縣盡為蒙古所有”(《元史·木華黎傳》)。正如《蒙兀兒史記》所言:“金人自棄中都,而后失河北;失河北,而后失河南;失河南,而后亡天下?!?/p>

2。2

第二階段:戰(zhàn)略碾壓與金國體系的瓦解(1217-1229年)

1217年,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(今中亞),臨行前命木華黎“經略中原”,封其為“太師國王”,賜“九斿白纛”(蒙古最高軍旗)。木華黎改變了此前“燒殺搶掠”的策略,推行“以漢制漢”:招降史天倪、嚴實(山東漢人世侯)、張柔(河北漢人世侯)等地方武裝,建立“漢人世侯”體系(即由漢人地主武裝代理蒙古統(tǒng)治);保留金國降官,命其“各安舊職”;推行屯田,“括漢民工匠,置局造甲”(《元史·木華黎傳》)。這一政策迅速穩(wěn)定了華北局勢,“漢人往往潛出,愿為蒙古用”(《金史·宣宗本紀》)。

與此同時,金國的內憂外患愈發(fā)嚴重。宣宗晚年“寵信權奸,政令不信”(《金史·哀宗本紀》),術虎高琪為獨攬大權,先后誅殺丞相胥鼎、參知政事完顏素蘭,甚至“欲廢宣宗立荊王”(《金史·術虎高琪傳》),導致朝局動蕩。1223年宣宗病逝,哀宗完顏守緒(1223-1234年在位)繼位,雖勵志改革(“罷冗官,節(jié)浮費”),卻已無力回天。

1229年,窩闊臺(成吉思汗第三子)繼位大蒙古國大汗,決定完成父親遺愿,全面滅金。他采納蒙古諸將“圍困金國”的建議,命速不臺攻潼關,拖雷攻漢中,意圖切斷金國“秦隴-四川”退路。此時的金國,“兵不滿百萬,將皆庸懦”(《元史·速不臺傳》),只能依靠“關河防線”(潼關-黃河)茍延殘喘。但防線雖固,卻“糧運不繼,士卒饑寒”(《金史·完顏合達傳》),已喪失長期作戰(zhàn)能力。

2。3

第三階段:最后一擊:蔡州之戰(zhàn)與金廷覆滅(1233-1234年)

1231年,窩闊臺制定“聯(lián)宋滅金”戰(zhàn)略:“金國精兵盡在潼關,南據(jù)連山,北限大河,難以遽破。若假道于宋,下漢水,自唐(今河南唐河)、鄧(今河南鄧州)合兵圍汴,破之必矣。”(《元史·速不臺傳》)南宋雖記恨“靖康之變”,但因“金國已弱,不足為援”(《宋史·孟珙傳》),同意借道。

1232年,蒙古軍分三路南下:窩闊臺率主力攻河中府(今山西永濟),拖雷率輕騎繞過潼關,經宋境(唐、鄧)直逼汴京;速不臺率軍攻潼關,牽制金軍主力。金軍統(tǒng)帥完顏合達(樞密使)、移剌蒲阿(副樞密使)率15萬精銳“勤王”,試圖在鈞州(今河南禹州)三峰山(今河南禹州西南)與蒙古軍決戰(zhàn)。

三峰山之戰(zhàn)是蒙古滅金的關鍵戰(zhàn)役。拖雷軍“晝行夜宿,人不卸甲”,以輕騎迂回至金軍后方,燒毀其糧草;窩闊臺軍從正面壓迫,切斷金軍退路。金軍“人馬困乏,糧草斷絕”,又遇“大雪三日,軍士凍死者過半”(《元史·速不臺傳》),最終全軍崩潰。完顏合達、移剌蒲阿戰(zhàn)死,金國最后一支精銳“忠孝軍”幾乎被全殲。

1233年,蒙古軍攻占汴京。金哀宗完顏守緒突圍至歸德(今河南商丘),后又逃至蔡州(今河南汝南)。此時金國已“疆土盡失,唯蔡州孤立”(《金史·哀宗本紀》)。窩闊臺派塔察兒(蒙古宗王)聯(lián)合南宋孟珙攻蔡州:蒙古軍攻北面,宋軍攻南面,金軍“內無糧草,外無救兵”。1234年正月十日,蔡州城破,金哀宗“自縊于幽蘭軒”,末帝完顏承麟“為亂兵所殺”,金國滅亡。

三、

崩殂之因:金國滅亡的多重邏輯

3。1

軍事層面:傳統(tǒng)騎兵優(yōu)勢的喪失

女真“重甲騎兵”(具裝騎兵)曾是12世紀的“陸戰(zhàn)之王”:人披重甲(“鐵浮屠”),馬披具裝(“拐子馬”),沖鋒時“勢如破竹”(《宋史·岳飛傳》)。但面對蒙古“輕騎迂回+復合弓遠程打擊”的新戰(zhàn)術,這種優(yōu)勢蕩然無存。蒙古騎兵“馬快弓急”,可在“一日夜馳三百里”(《黑韃事略》),利用機動性避開金軍正面沖鋒,再以“回馬箭”射殺其前導;待金軍陣型混亂,再以“疊陣”(重甲步兵+輕騎兵配合)發(fā)起總攻。

更關鍵的是,金軍的指揮體系僵化。金軍仍依賴“猛安謀克”世襲貴族指揮,“將不知兵,兵不知將”(《金史·完顏弼傳》),而蒙古軍實行“怯薛軍”(職業(yè)軍人)與“那顏”(領主)結合的指揮體系,“千戶、百戶、十戶”層層負責,令行禁止。正如《蒙兀兒史記》所言:“金之敗,非兵不強、地不廣也,法度廢弛、將驕兵惰耳。”

3。2

政治層面:統(tǒng)治集團的腐朽與分裂

金國的衰亡,本質上是政治腐敗的結果。衛(wèi)紹王完顏永濟“素無威望,柔弱鮮智能”(《金史·衛(wèi)紹王本紀》),對權臣術虎高琪“曲意從之”,導致“政出多門,法令不行”(《金史·術虎高琪傳》);宣宗完顏珣“急于求治,用法嚴苛”,卻“信任近侍,委以機務”(《金史·完顏守純傳》),導致“官吏貪墨,民不聊生”(《金史·食貨志》);哀宗完顏守緒雖“勵精圖治”,卻“為群小所制”(《元史·塔察兒傳》),無法推行有效改革。

民族矛盾的激化則加速了金國的崩潰。金國統(tǒng)治中原后,推行“等級制”:“官分南、北、中三選,南人選南,北人選北”(《金史·選舉志》),漢人被排斥在核心權力之外;對漢民“征斂無度”,“賦役繁重,民不聊生”(《金史·石抹世積傳》)。這種壓迫導致“紅襖軍”(楊安兒、李全起義)遍及山東、河北,“眾至數(shù)十萬,攻城略地”(《宋史·李全傳》),金國陷入“內憂外患”的泥潭。

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