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,當楚國使者來到秦國后,張儀卻假裝從車上摔下受傷,閉門不出,一連三個月不見使者。楚懷王以為張儀嫌他與齊國斷交不夠徹底,于是又派人到齊國辱罵齊王。齊王大怒,遂與楚國徹底決裂,并與秦國結盟。
此時,張儀才“病愈”接見楚國使者。他故作驚訝地說道:“我答應獻給楚王的是六里封地,而非六百里。想必是楚王聽錯了吧。”楚國使者氣憤不已,回國將此事稟報楚懷王。楚懷王這才意識到自己上了張儀的當,頓時惱羞成怒。他不顧大臣們的勸阻,于公元前
312
年,發(fā)兵攻打秦國。
秦國早有準備,秦惠文王任命樗里疾為將,在丹陽與楚軍展開大戰(zhàn)。秦軍訓練有素,戰(zhàn)斗力極強,楚軍則因倉促應戰(zhàn),指揮混亂,最終大敗。此役,楚軍損失八萬余人,主將屈匄被俘。楚懷王不甘心失敗,又調集全國兵力再次攻打秦國,雙方在藍田展開決戰(zhàn)。結果,楚軍再次失利,被迫退回國內。
張儀的這一計謀,成功地離間了楚齊聯盟,使楚國遭受重創(chuàng),秦國則在連橫戰(zhàn)略中取得了關鍵的勝利。楚國經此一役,國力大損,從此一蹶不振,再也無力與秦國抗衡。
四、再破合縱,鞏固連橫
魏國、楚國先后與秦國連橫,這讓其他諸侯國感到了巨大的威脅。公元前
311
年,齊、韓、趙、燕等國試圖重建合縱聯盟,共同對抗秦國。
張儀得知后,主動請求出使各國,再次施展他的連橫策略,瓦解合縱聯盟。張儀首先來到韓國,見到了韓宣惠王。他深知韓國國小力弱,且四周強國環(huán)伺,生存壓力巨大。于是,張儀向韓宣惠王分析道:“韓國地勢險惡,多為山地,糧食產量有限,所產之糧難以養(yǎng)活眾多百姓。而韓國的軍隊,不過二十萬,且裝備簡陋,與秦國的虎狼之師相比,簡直不堪一擊。如今大王若參與合縱聯盟,與秦國為敵,秦國一旦出兵,韓國必首當其沖。秦國可輕易越過宜陽、新城,兵臨新鄭城下。到時,韓國將陷入絕境,宗廟社稷將毀于一旦。但倘若韓國與秦國連橫,韓國可作為秦國的盟國,秦國不僅不會攻打韓國,還會保護韓國免受他國侵略。同時,韓國還可借助秦國的力量,在諸侯中獲取一定的地位和利益?!?/p>
韓宣惠王聽后,心中憂慮不已。他深知韓國的實力難以與秦國對抗,在張儀的勸說下,韓宣惠王最終決定放棄合縱,與秦國連橫。
接著,張儀又來到趙國。他見到趙武靈王,說道:“趙國乃北方強國,兵強馬壯,秦國一直對趙國頗為忌憚。但如今秦國已與魏、楚、韓等國連橫,趙國若仍堅持合縱,秦國可聯合其他盟國,從西、南、東三面同時進攻趙國。趙國雖強,但也難以抵擋如此強大的攻勢。況且,秦國此次派我前來,誠意十足。若趙國能與秦國連橫,秦國愿與趙國平分天下,共享霸權?!?/p>
趙武靈王沉思片刻后,認為張儀所言不無道理。趙國雖然軍事力量較強,但也不想陷入多面受敵的困境。于是,趙武靈王決定與秦國連橫,以換取暫時的和平與發(fā)展機會。
最后,張儀來到燕國。他見到燕昭王,說道:“燕國地處北方偏遠之地,遠離中原紛爭。但燕國也并非高枕無憂,齊國一直對燕國虎視眈眈。而如今秦國與齊國結為盟國,若燕國能與秦國連橫,秦國可出面約束齊國,使燕國免受齊國的侵略。同時,燕國若與秦國交好,秦國還可在燕國需要時提供援助,幫助燕國發(fā)展壯大?!?/p>
燕昭王考慮到燕國的安全與發(fā)展,在張儀的勸說下,也決定加入秦國的連橫陣營。
張儀通過這一系列的外交活動,成功地瓦解了齊、韓、趙、燕等國重建合縱聯盟的企圖,進一步鞏固了秦國的連橫成果。秦國在張儀的連橫戰(zhàn)略下,逐漸成為戰(zhàn)國七雄中最強大的國家,為其日后統(tǒng)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五、張儀之結局與連橫影響
公元前
310
年,秦惠文王去世,秦武王嬴蕩即位。秦武王生性勇猛好武,對張儀的縱橫之術并不感興趣。加之朝中一些大臣對張儀心懷嫉妒,在秦武王面前詆毀張儀。張儀在秦國的地位開始岌岌可危。
張儀深知自己在秦國已難以繼續(xù)施展抱負,于是向秦武王請求離開秦國,前往魏國。秦武王應允了他的請求。張儀來到魏國后,被魏哀王任命為相國。然而,此時的張儀已年事已高,且魏國在秦國的連橫戰(zhàn)略下已淪為秦國的附庸,張儀雖有心重振魏國,但已力不從心。
公元前
309
年,張儀在魏國郁郁而終。盡管張儀已離世,但他所倡導的連橫戰(zhàn)略卻對戰(zhàn)國時期乃至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
從秦國的角度來看,連橫戰(zhàn)略的成功實施,使秦國得以逐個擊破山東六國,打破了合縱聯盟對秦國的遏制,為秦國統(tǒng)一六國開辟了道路。秦國在連橫過程中,不斷擴張領土,增強國力,逐漸成為戰(zhàn)國時期的超級大國。
從國際關系的角度來看,張儀的連橫戰(zhàn)略加劇了戰(zhàn)國時期各國之間的競爭與分化。各國之間為了自身利益,時而合縱,時而連橫,國際關系變得更加復雜多變。這種復雜的國際關系格局,也促進了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。在外交斗爭的過程中,各國的政治家、謀士們相互學習、借鑒,各種思想文化相互碰撞、交流,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繁榮發(fā)展提供了一定的條件。
從外交思想與策略的角度來看,張儀的連橫戰(zhàn)略為后世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。他的“事一強以攻眾弱”的思想,以及利用各國矛盾、威逼利誘、離間分化等外交手段,成為后世外交家們學習和研究的經典范例。在中國歷史上的許多朝代,都曾出現過類似的外交策略運用,如漢朝時期的“遠交近攻”等,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張儀連橫戰(zhàn)略的影響。
張儀以其巧舌如簧的口才和縱橫捭闔的外交謀略,在戰(zhàn)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。他的故事,不僅是一段精彩的歷史傳奇,更是中國古代外交智慧的生動體現,值得我們深入研究與品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