完璧歸趙
公元前
283
年,秦國聽說趙國得到了一塊珍貴的和氏璧,便派人向趙國提出以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的要求。趙王深知秦國的強大,不敢拒絕秦國的要求,但又擔(dān)心秦國不守信用,得到和氏璧后不兌現(xiàn)承諾。于是,趙王召集大臣商議對策。
藺相如自告奮勇,愿意奉趙王之命出使秦國,完成交換和氏璧的任務(wù)。趙王對藺相如的勇氣和智慧表示贊賞,便任命他為使者,前往秦國。
藺相如來到秦國后,秦王在咸陽宮接見了他。秦王看到和氏璧后,非常高興,他把玩著和氏璧,卻不提交換城池的事情。藺相如看出秦王沒有誠意,便心生一計。他對秦王說:“和氏璧上有一個瑕疵,請讓我指給大王看?!鼻赝跣乓詾檎妫惆押褪翔到唤o藺相如。藺相如拿到和氏璧后,后退幾步,靠在柱子上,怒發(fā)沖冠地對秦王說:“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,派人送信給趙王。趙王召集大臣商議,大家都說秦國貪婪,不可信,不愿意把和氏璧交給秦國。但我認為平民之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騙,何況是大國之間呢?于是,趙王齋戒了五天,派我捧著和氏璧,在朝堂上恭敬地拜送國書。為什么這樣做呢?是尊重大國的威望而表示敬意呀?,F(xiàn)在我來到秦國,大王卻在一般的宮殿里接見我,禮節(jié)顯得十分傲慢;得到和氏璧后又傳給妃嬪們看,以此來戲弄我。我看大王無意補償給趙國十五座城,所以又把它取回來。大王一定要逼迫我,我的頭現(xiàn)在就與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!”
藺相如說完,便拿著和氏璧,準(zhǔn)備向柱子撞去。秦王怕他真的把和氏璧撞碎,連忙向他道歉,并拿出地圖,指著十五座城池給藺相如看。藺相如知道秦王只是在敷衍他,便又心生一計。他對秦王說:“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物,趙王送璧的時候,齋戒了五天,現(xiàn)在大王也應(yīng)該齋戒五天,在朝堂上設(shè)九賓之禮,我才敢把和氏璧獻給大王?!鼻赝鯚o奈,只好答應(yīng)了藺相如的要求。
藺相如回到賓館后,便派他的隨從穿著粗布衣服,懷揣和氏璧,從小道逃走,把和氏璧送回了趙國。
五天后,秦王按照藺相如的要求,在朝堂上設(shè)九賓之禮,準(zhǔn)備接收和氏璧。藺相如來到朝堂上,對秦王說:“秦國自穆公以來的二十多位君主,從來沒有堅守信約的。我實在怕受大王欺騙而對不起趙國,所以派人拿著璧回去,已經(jīng)從小路到達趙國了。再說秦國強大,趙國弱小,大王派一個小小的使臣到趙國,趙國會立刻捧著璧送來?,F(xiàn)在憑借秦國的強大,先割十五座城給趙國,趙國怎么敢留著璧而得罪大王呢?我知道欺騙大王的罪過應(yīng)該處死,我請求受湯鑊之刑。希望大王和大臣們仔細商議這件事?!?/p>
秦王和大臣們面面相覷,發(fā)出無可奈何的苦笑聲。侍從中有的要拉藺相如離開朝堂加以處治。秦王就說:“現(xiàn)在殺了藺相如,終究不能得到和氏璧,反而斷絕了秦、趙的友好關(guān)系。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,讓他回趙國去。難道趙王會因為一塊璧的緣故而欺騙秦國嗎?”終于在朝廷上接見藺相如,完成了大禮;又送他回趙國去了。
藺相如回到趙國后,趙王對他的勇氣和智慧表示贊賞,封他為上大夫。
2。
澠池之會
公元前
279
年,秦王派使者告訴趙王,想在西河外的澠池與趙王進行一次友好會見。趙王害怕秦國,不想去。廉頗、藺相如商議道:“大王如果不去,就顯得趙國既軟弱又膽小?!壁w王于是前往赴會,藺相如隨行。廉頗送到邊境,和趙王訣別說:“大王此行,估計路程和會談結(jié)束,再加上返回的時間,不會超過三十天。如果三十天還沒回來,就請您允許我們立太子為王,以斷絕秦國要挾的妄想。”趙王答應(yīng)了。
趙王和秦王在澠池會見。秦王喝酒喝得高興時說:“我私下聽說趙王愛好音樂,請趙王彈彈瑟吧!”趙王就彈起瑟來。秦國的史官走上前來寫道:“某年某月某日,秦王與趙王會飲,令趙王彈瑟?!碧A相如走向前去說:“趙王私下聽說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樂曲,請允許我獻盆缶給秦王,(請秦王敲一敲),借此互相娛樂吧!”秦王發(fā)怒,不答應(yīng)。這時藺相如向前遞上瓦缶,趁勢跪下請求秦王敲擊。秦王不肯擊缶。藺相如說:“在這五步之內(nèi),我要把自己頸項里的血濺在大王身上!”秦王身邊的侍從要用刀殺藺相如,藺相如瞪著眼睛呵斥他們,他們都被嚇退了。于是秦王很不高興,只好為趙王敲了一下瓦缶。藺相如回頭召趙國史官寫道:“某年某月某日,秦王為趙王擊缶。”
秦國的大臣們說:“請你們用趙國的十五座城為秦王祝壽。”藺相如也說:“請你們用秦國的咸陽為趙王祝壽?!?/p>
直到酒宴結(jié)束,秦王始終未能占趙國的上風(fēng)。趙國也部署了大批軍隊來防備秦國,秦軍也不敢有什么舉動。
澠池之會結(jié)束后,趙王回到趙國,因為藺相如功勞大,被封為上卿,位在廉頗之上。
3。
廉頗的不滿
廉頗是趙國的老將,他為趙國立下了許多戰(zhàn)功。他認為自己的功勞比藺相如大,而藺相如只是憑借著口舌之利,在兩次外交事件中獲得了趙王的賞識,被封為上卿,位在自己之上。廉頗對此感到非常不滿,他揚言要羞辱藺相如。
廉頗的不滿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:一是他認為自己的功勞比藺相如大,而藺相如卻得到了更高的職位和待遇,這讓他感到不公平。二是他認為藺相如只是一個文人,沒有在戰(zhàn)場上立下戰(zhàn)功,不應(yīng)該得到如此高的地位和待遇。三是他認為藺相如的崛起威脅到了自己在趙國的地位和影響力,他擔(dān)心自己的權(quán)力會被藺相如削弱。
廉頗的態(tài)度和言行對趙國局勢產(chǎn)生了一定的影響。一方面,他的不滿情緒可能會影響到趙國的軍心和士氣,使趙國的軍隊出現(xiàn)不穩(wěn)定因素。另一方面,他與藺相如之間的矛盾可能會影響到趙國的政治穩(wěn)定,使趙國在面對外部壓力時難以團結(jié)一致,共同應(yīng)對挑戰(zhàn)。
4。
藺相如的大度
藺相如得知廉頗的不滿后,并沒有生氣,也沒有與廉頗計較。他認為廉頗是趙國的老將,為趙國立下了許多戰(zhàn)功,應(yīng)該得到尊重。他還認為自己和廉頗都是為了趙國的利益而工作,不應(yīng)該因為個人的地位和待遇而產(chǎn)生矛盾。
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,不與廉頗計較的高尚品德,主要體現(xiàn)在以下幾個方面:一是他主動避讓廉頗,避免與廉頗發(fā)生沖突。每當(dāng)他在路上遇到廉頗的車隊時,他都會主動避讓,讓廉頗先過去。二是他向自己的門客解釋自己避讓廉頗的原因,他說:“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,徒以吾兩人在也。今兩虎共斗,其勢不俱生。吾所以為此者,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。”他認為自己和廉頗都是趙國的重要人物,如果他們之間發(fā)生沖突,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,給秦國可乘之機。三是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,感化廉頗,使廉頗認識到自己的錯誤,與自己共同為趙國的利益而努力。
藺相如的大度和高尚品德,得到了趙國人民的贊賞和尊重。他的行為也為趙國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,使趙國的官員和百姓更加團結(jié),共同為國家的利益而奮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