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1九色视频|凹凸视频在线|日韩精品无码系列视频|国产精品秘入口swag海底捞|色婷婷五月天|日本三级在线|日韩精品免费|AV大片

大仙小說

大仙小說>一讀就懂的中國史 > 第十五章 紅巾軍舉義:揭竿而起,反抗暴政(第1頁)

第十五章 紅巾軍舉義:揭竿而起,反抗暴政(第1頁)

元至正十一年(1351年)五月,潁州(今安徽阜陽)的潁水之畔,一群頭戴紅巾的農夫手持鋤頭、木棍,在“莫道石人一只眼,挑動黃河天下反”的讖語中揭竿而起。他們燒毀官衙,殺死貪官,紅色的頭巾如燎原之火,迅速蔓延至大江南北。這場被稱為“紅巾軍起義”的風暴,不僅撼動了元王朝的統治根基,更在中華大地上掀起了一場規(guī)模空前的民眾抗爭。從黃河岸邊的修河民工,到淮西的鹽販,從江南的佃農到中原的流民,無數被壓迫者匯聚在紅巾旗下,用熱血與生命書寫了一段反抗暴政的悲壯史詩。

一、暴元統治:民不聊生的亂世圖景

紅巾軍起義的火種,早已在元廷的苛政下埋藏多年。蒙古族建立的元朝,雖一度以“混一宇內”的氣魄統一中國,但對漢族及其他民族的壓迫,卻隨著時間的推移日益加劇。元世祖忽必烈之后,歷代皇帝多沉迷享樂,朝政逐漸被權臣、宦官把持,官場腐敗成風,賦稅徭役層出不窮,百姓的生活墜入深淵。

元代的民族等級制度堪稱嚴苛。朝廷將全國人口分為四等:蒙古人為第一等,色目人(西域及中亞各族)為第二等,漢人(原金朝統治區(qū)的漢族及契丹、女真等族)為第三等,南人(原南宋統治區(qū)的漢族)為第四等。四等人在科舉、任官、法律上享有截然不同的待遇——蒙古人殺死漢人,只需賠償“燒埋銀”即可免罪;而漢人若毆打蒙古人,則會被處以重刑。這種赤裸裸的民族歧視,讓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漢人、南人積壓了深重的不滿。

賦稅的沉重更是壓垮百姓的最后一根稻草。元廷的賦稅名目繁多,除了傳統的地稅、丁稅,還設有“科差”(征收絲料、包銀)、“額外課”(對醋、酒、茶、鹽等生活用品的征稅)。到了元末,為了維持龐大的軍費與宮廷開支,統治者更是巧立名目,“稅糧之外,每年又有增科”,甚至出現“官吏橫征暴斂,視民如草芥”的景象。江南地區(qū)作為當時的經濟中心,賦稅尤為繁重,一畝田的稅額竟高達數石,許多農民因無力繳納,不得不賣兒鬻女,或逃亡山林。

苛政之外,天災的頻發(fā)更讓百姓雪上加霜。從至正四年(1344年)開始,黃河接連決口,河南、山東、安徽等地淪為澤國,“漂沒民房數十萬間,饑民遍野”。與此同時,淮河沿岸爆發(fā)大規(guī)模瘟疫,“死者相枕藉,村落為丘墟”。元廷雖也曾下令賑災,但賑災物資大多被貪官污吏中飽私囊,真正能到達災民手中的寥寥無幾。當時民間流傳著一首民謠:“天高皇帝遠,民少相公多。一日三遍打,不反待如何?”這直白的吶喊,道出了百姓在絕境中的絕望與反抗的決心。

在這樣的背景下,民間秘密宗教成為了組織民眾的重要力量。其中,白蓮教的影響最為深遠。白蓮教起源于南宋,以“阿彌陀佛”“彌勒佛下生”為信仰,宣揚“明王出世,拯救世人”的教義,深受底層民眾的歡迎。元代統治者起初對其采取容忍態(tài)度,后來因擔心其聚眾鬧事,將其列為禁教。但白蓮教仍在暗中流傳,其首領往往以行醫(yī)、傳教為名,在百姓中積蓄力量。潁州人韓山童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,他與弟子劉福通一起,在黃河流域秘密傳教,為日后的起義埋下了伏筆。

二、石人一只眼:起義的爆發(fā)與燎原之勢

至正十一年(1351年),元廷為治理黃河水患,下令征調汴梁(今河南開封)、大名(今河北大名)等十三路民工十五萬人,前往黃河故道修河。這一決定,成為了紅巾軍起義的導火索。

修河工程浩大,民工們不僅要忍受高強度的勞作,還要遭受官吏的克扣與鞭打?!俺l(fā)下的口糧,經過層層盤剝,到了民工手中只剩半升”,許多人因饑餓、勞累倒斃在工地上。韓山童與劉福通看到時機成熟,決定利用這個機會發(fā)動起義。他們暗中在民工中散布讖語:“莫道石人一只眼,挑動黃河天下反”,并偷偷在黃河故道的黃陵崗(今河南蘭考東北)埋下一尊獨眼石人。

不久后,民工們在挖河時果然挖出了獨眼石人,與讖語完全吻合?!笆爽F世”的消息迅速在民工中傳開,人們紛紛認為這是“天意使然”,反抗的情緒如干柴遇火,瞬間點燃。韓山童與劉福通趁機在潁州潁上縣召集教徒,殺白馬黑牛祭天,宣布起義。他們自稱“紅巾軍”,以紅色頭巾為標志,韓山童被推舉為“明王”,提出“復宋”的口號——“虎賁三千,直抵幽燕之地;龍飛九五,重開大宋之天”,試圖以恢復漢族王朝的名義號召民眾。

然而,起義計劃不慎泄露,元軍聞訊趕來鎮(zhèn)壓,韓山童不幸被俘遇害。劉福通臨危受命,率領余部殺出重圍,于五月初三正式發(fā)動起義。紅巾軍戰(zhàn)士手持簡陋的武器,高呼“殺盡韃子,恢復中華”的口號,迅速攻占了潁州城。當地百姓紛紛響應,“旬日之間,聚眾至十萬”,紅巾軍的聲勢大振。

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被稱為“北方紅巾軍”,他們以潁州為基地,向四周擴張。至正十一年九月,紅巾軍攻占汝寧府(今河南汝南)、光州(今河南潢川)、息州(今河南息縣),隊伍發(fā)展到數十萬人。元廷派遣大軍鎮(zhèn)壓,但官軍腐敗無能,“將官多貪生怕死,士兵則劫掠百姓”,根本不是紅巾軍的對手。紅巾軍所到之處,開倉放糧,賑濟災民,得到了百姓的熱烈擁護,“從者如流”。

北方紅巾軍的起義,如一聲驚雷,喚醒了全國各地的反抗力量。同年八月,蕭縣(今安徽蕭縣)人芝麻李(李二)與趙均用、彭大等人在徐州起義,響應紅巾軍。芝麻李因曾將家中芝麻賑濟災民,深受百姓愛戴,他率領的起義軍很快攻占了徐州及周邊郡縣,“眾至十余萬”。

在南方,紅巾軍的起義同樣風起云涌。至正十一年十月,蘄州(今湖北蘄春)人徐壽輝、鄒普勝等人在蘄水(今湖北浠水)起義,他們也以紅巾為標志,被稱為“南方紅巾軍”。徐壽輝出身布販,為人寬厚,被推舉為帝,建國號“天完”(意為壓倒“大元”),年號“治平”。天完政權建立后,迅速攻占了黃州(今湖北黃岡)、饒州(今江西鄱陽)、信州(今江西上饒)等地,勢力擴展到湖南、江西、安徽、浙江等省。

除了紅巾軍系統,其他反元勢力也紛紛崛起。至正十三年(1353年),泰州(今江蘇泰州)鹽販張士誠率領鹽丁起義,攻占高郵(今江蘇高郵),自稱“誠王”,建國號“大周”。張士誠的起義軍以鹽販為主,戰(zhàn)斗力強悍,曾一度擊敗元軍的圍剿。此外,還有方國珍在浙東沿海起義,以海上貿易為依托,割據溫州、臺州等地。

短短數年之間,紅巾軍及各路反元義軍遍布大江南北,元王朝的統治陷入土崩瓦解的邊緣。正如《元史》所載:“自紅巾起,天下大亂,州縣多為賊據,元兵不能制?!?/p>

三、北伐與分裂:紅巾軍的巔峰與內耗

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