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楷將魏不徇送出了官府衙門。
魏不徇讓那兩個下屬官員先行離開,他則與秦楷聊了一會兒天。
秦楷玩笑著說道:“大人準備給我們趙縣令一個中下還是中評???”
魏不徇沒有正面回答:“我在來縣衙之前,行遍了梅花縣下屬的兩亭三大村六小村,不說走遍了梅花縣的田埂吧,也了解得差不多了?!?/p>
秦楷抬頭看了眼目視前方的魏不徇,“你是個好官。”
來年京察,多是吏部魏長青牽頭,也就是太師一派。
而所派官員下放核查之時,多半也只是走個過場,聽幾句下面人的阿諛奉承,然后評個中或中下,保住官帽子。
當然,如果下面的人招呼不到位,他們是不介意給上一個下評,讓他丟了官帽子。
今年的京察,依舊是由吏部尚書魏長青牽頭,而且他還十分不避嫌的舉薦了自己的親侄子魏不徇。
不僅如此,皇帝還答應(yīng)了。
這讓被冠上了魏門的京察隊伍,更被坐實。
當然,誰人又不知,他魏家的意思,就是皇帝家的意思?就是竇家的意思。
竇、魏兩門輔佐幼帝,兢兢業(yè)業(yè),才與姜王門庭做到了分庭抗禮。
魏不徇:“你不太會奉承?!?/p>
秦楷正了正嗓子:“大人您真是我大唐的好官啊,體恤民情,親自涉足民間,做到真正的京察,當屬京官楷模,當屬吾輩楷模!”
魏不徇揮了揮袖子,哭笑不得:“我在來梅花縣之前,已經(jīng)走過了兩個縣,說實話,都不如梅花縣?!?/p>
“勉強能解決溫飽是常態(tài),賦稅不輕,而賦稅如此重之原因,是因為朝廷要養(yǎng)很多的軍隊,但如果沒有這些軍隊,我大唐又無法立足?!?/p>
“京察,察的不能只是官員做派問題,更應(yīng)該看看真正的民生,以便朝廷政策的更改。”
“說實話,我沒想到長安外六縣的情況會這般糟糕,可能長安還有第二個董濤,第二個兵部侍郎……”
“梅花縣的情況好多了,雖然說起縣令他們沒什么印象,但他們的生活還行,家中有余糧,孩童上得起學堂?!?/p>
“我大概會給趙大人一個中上評,庸官總比貪官強,有時候,不貪,就已經(jīng)是一個好官了。”
秦楷沉默了,他沒想到魏不徇會一下子說出這么多心里話。
魏不徇:“走了,還有三個縣要走呢,回頭再找你喝酒聊天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