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前大將軍在邊境常說的吾乃參天樹,立邊疆,為百姓安居樂業(yè),國泰民安,指的就是當今這副景象吧,天下太平一詞太大,起碼云海太平。
欣慰一詞,也約莫在這一刻霍居才能感受到。
南市,錦云酒樓。
除去梁國第一晚來閣,在這云海城就錦云酒樓緊隨其后,跟器械庫僅隔了一條街。
三樓雅居,一名白衣女子坐在此處,品茶吃甜品,比起晚來閣的糕點甜食,此處確實略遜一籌,但對于吃過硬邦邦饅頭的她來說,這已經是天上仙食。
她不喝酒,所以很不喜歡一樓酒后劃拳吵鬧,也不喜歡二樓那些商賈官宦之間酒后吹捧,本想著再找高屋建瓴處獨自迎風賞景吃甜品,聽店小二說三樓雅居正是如此,便上三樓歇著。
她準備離開云海,返回宗門了,關于宗門的歷練,她早就完成,若非要保護那位身份尊貴的男人,興許這會她已經在自己的山頭小院,賞萬千劍雨。
她一直在此處待到夜幕降臨,不過吸引她留下的,并不是這誘人甜食,而是雅居的琴樂之聲,奇怪的是,這幾人彈的是舊燕曲奏,澎湃激昂,乃樂師王稻生前面對百萬梁軍,慷慨激昂所作,流傳于世十余載,受人歡迎。
不過在這酒樓雅居所奏,總覺得不合時宜,興許也有人覺得如此,不一會換了首新曲子。
是楚國屈鄉(xiāng)子所作情愛之曲,此處年輕男女約會,共想美食,共觀美景。這才叫應景。
街邊的河流小道上有些皎潔月光,春風吹過,水面蕩漾,波光粼粼,頗為有趣且凄美。
白衣女子宋詩賦出手大方,直接給了百兩銀票,讓這群樂師到小河街邊所奏。
奏的不是王稻的《百萬旌旗》,也不是屈鄉(xiāng)子的《楚河歌》,而是當朝齊老將軍面對誓死抵抗,最終舉國覆滅的舊燕軍所作《我于贏山見枯骨》。
樂師齊奏,鐘罄聲、琵琶聲、琴聲
、蕭聲……百樂共鳴,其奏枯骨歌,雜亂無章,卻牽引百萬思緒。
白衣宋詩賦面無表情,手中拿著食盒,腰間挎著長劍,緩緩離開圍觀人群,往于燈彩月明處走,直至近南門臨南街方停。
整條臨南街除去那夜夜燈紅通明的器械庫,再無他家燈火,唯有天上皎月還算些許明亮。
冷冷清清,宋詩賦反而感覺安安靜靜,瞧了一下四周,除去城門樓,便只有一處大戶人家修了略高塔樓,應該是用于觀月之類。
她腳上運氣,輕而易舉抵達樓頂,于頂處觀萬家燈火,冷冷清清,安安靜靜,孤獨如我。一般無二。
正準備下口吃甜食盒的宋詩賦迅速拔出腰間佩劍,向無人院落一劍斬去,真氣將院落中涼亭轟塌,發(fā)出巨響,沉睡中的主人從睡夢中驚醒,睡眼朦朧。
院落中宋詩賦凝視黑夜不見處,直起身子,萬分警惕。
夜幕中響起掌聲,聲聲接近,直至最后一聲,黑夜中出現(xiàn)了一名黑衣男子,同樣腰懸長劍,反觀宋詩賦,居然口吐鮮血,心中略顯驚恐,僅憑掌聲,就能使用真氣隔空傷人,此人內力定然不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