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人領(lǐng)了任務(wù),立刻四散而去,村子里頓時忙碌起來。
村公所的屋內(nèi),楊元慶帶著見多識廣的豪紳胡勁松、兩名經(jīng)驗老道的工匠、三名德高望重的老者,七個人聚在一塊兒,為神廟的整體設(shè)計出謀劃策。
楊元慶鄭重說道:“泰明公庇佑咱們村多年,既然如今要重建新廟,那可得建得寬敞大氣一些,方能配得上泰明公的恩澤!”
一位老者輕撫著胡須,微微點頭,提議道:“那建成二進院如何?這樣的布局既莊重,又能滿足日后祭祀、參拜等諸多事宜的需求?!?/p>
話音剛落,負責估算成本的工匠皺了皺眉頭,面露難色。
“造那么大規(guī)模,恐怕之前善款不大夠吧?咱們村本就不富裕,這材料、人工,哪一項不得花大錢?!?/p>
“對??!對啊!咱們村沒多少人,至于建得那么大嗎?”另一個工匠附和道。
豪紳胡勁松一聽,站起身來,拍拍胸口,豪爽說道:“沒關(guān)系,錢若不夠,我可以再捐上兩百兩善款!”
“至于規(guī)模大小,您老放心,近些日子,泰明公顯靈的事跡在周邊村子已經(jīng)悄悄傳開了。我聽聞,不少外村人都對咱們的山神爺心生敬仰,想來朝拜?!?/p>
“咱們這廟要是小了,到時候人一多,擠得滿滿當當,那場面得多尷尬?!?/p>
“依我看,不如一步到位,把廟建得氣派些,往后咱們村說不定還能因此興旺起來呢!”
楊元慶點頭:“我也同意,咱們的目光應(yīng)該放得長遠一些?!?/p>
工匠們聽完大家的發(fā)言,心中也有了底。
那位負責繪圖的工匠立刻提起筆,飽蘸墨汁,在一塊潔白的粗布上勾勒出大致輪廓。
不一會兒,一幅初具雛形的設(shè)計圖便呈現(xiàn)在眼前。他輕輕將圖展開在眾人面前,跟所有人詳細介紹:
“整體布局大概分為山門、前殿、主殿、后殿和庭院?!?/p>
“山門準備設(shè)計成面闊三間,硬山頂,進深四椽,這樣更氣派!”
“前殿采用抬梁式木構(gòu)架,這樣能使空間開闊,采光也更好!”
“庭院兩側(cè)則設(shè)有回廊,既能為人們遮陽避雨,又可供休憩賞景?!?/p>
“庭院鋪上平整的石板,方便大伙走動,中間再擺個大香爐,逢年過節(jié)或是初一、十五,大伙燒起香來,煙霧繚繞,那才有氛圍?!?/p>
“主殿毋庸置疑是整個神廟的核心建筑,我們打算做成歇山頂式,飛檐斗拱,斗拱上咱們再精心雕琢,刻上象征祥瑞的云紋、神獸,氣勢更恢宏?!?/p>
“后殿則可以小一些,用作存放祭祀器具與雜物,布局緊湊實用便可?!?/p>
“……”
眾人你一言我一語,針對每一個細節(jié)反復斟酌、討論,不斷提出修改意見。
最終一份詳盡的神廟設(shè)計圖紙,終于定了下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