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五,夏家都會全家出動,回鄉(xiāng)下老家祭祖。
這日子恰逢在暑假,夏蕓大部分時間都有跟著去,小時候她不懂事,對祖先傳承下來的儀式沒太大的敬畏心,每次跟著回去,都會把它當成一次郊游,帶上一堆零食去和鄉(xiāng)下的朋友分享。
唯一讓她印象深刻的,就是爸爸作為大房孫子輩,會在七月十五這個晚上,穿上粗布衫,戴上面具,在祖宗祠堂前跳一段奇特的火把舞。
夏家是個大家族,大房的孫子輩其實不止爸爸一個人,但因為他長得高大魁梧,跳起舞來陽剛威武,儀式感十足,就一直是他在跳。
小時候夏蕓跟著爺爺去看過一次,但被那造型古怪的面具嚇到了,后來就再也沒去看。
離家這四年,每到七月十五,她就會想起爸爸跳火把舞時的模樣,想得心里發(fā)苦,恨不得馬上飛回去看一看。
夏家村離縣城大約半小時的車程,是一座小海島,以前沒架橋的時候,還要坐渡船,但現(xiàn)在已經能直接將車子開進村里。
村里有爺爺小時候住過的三間瓦房,但實在太破舊,后來就重新翻修,不過再新的房子,長期沒人住也會很快變舊的。
每年回來住兩天,奶奶都要提前找親戚來幫忙收拾。
今年除了要來祭祖,還有一件重要的事,就是將寶寶的名字寫進夏家族譜,這樣才算是正兒八經的夏家人。
夏蕓心里多少有些忐忑的,她還沒結婚就生了寶寶,回到鄉(xiāng)下怕別人要說閑話,但看奶奶和爸爸好像完全沒這方面的擔憂,她也就沒有提起。
反正有事爸爸肯定會擋在前面護著她們的。
其實也是夏蕓想多了。
四年沒回去,兒時的玩伴大多為人妻為人母了,夏蕓抱著個奶娃娃出現(xiàn),倒也不突兀,甚至因為寶寶長得白凈可愛,一堆阿姨們都搶著要抱他,一時間倒成了個香餑餑。
大家一聽寶寶是要進夏家族譜的,都覺得稀奇,但也不會多問,這也省去夏蕓解釋的麻煩。
當看著“夏子晨”三個字由爸爸親手寫進族譜的那一刻,夏蕓沒由來地紅了眼眶,她和寶寶兩人,這輩子都是要和眼前這個男人綁在一起的。
幸好出走的這四年,她沒有迷失,最終還是找到回家的路。
七月十五這天,從下午就開始準備祭祖的事宜,但這都是夏家的男人們要做的事,老一輩帶著小一輩,習俗就這么一代代地傳承下去。
夏蕓沒什么事做,就抱著寶寶四處逛逛,還想去村子后面的椰林瞧一瞧,但被奶奶攔住了,說今天風大,別帶寶寶去海邊。
“你要是真沒事做,就去幫你爸爸抹油吧,今年好像有什么節(jié)目組要來拍攝地方習俗,搞得挺正式的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