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莉娜終于皺起了眉頭:“你以為自己在教雕刻么?”
“外科可比雕刻難多了!而且”
伊格納茨瞥了她一眼,拿出了具體例證:“英國早在1815年就通過了《臨床醫(yī)師及藥劑師法案》,要求醫(yī)學生必須完成至少半年的臨床學徒期才能正式工作,我們對這些學生的要求太低了?!?/p>
比起醫(yī)生,學徒是個非常降身份的工人階級,讓那些貴族和名流的孩子去當學徒有時會比殺了他們更難受。(3)
艾莉娜不是不講道理的人,既然對方做了讓步,那她也得有些表示才行:“算了,我明天找他們談談吧?!?/p>
“這可是我的底線?!?/p>
“我知道?!?/p>
“那我們再說說最后一個。”
艾莉娜皺起了眉頭:“你怎么那么多要求?”
“三個人三個條件,不過分吧?”
“說吧,什么條件?”
“尸體,我要尸體!”伊格納茨直到這時才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,“我希望每周都會有一具尸體送進我的解剖室,而不是那些屠宰場里的死豬!”
艾莉娜也很無奈:“你應該知道死刑犯不能用了,現(xiàn)在一具尸體在黑市里要花費起碼30克朗,你一個月才賺多少錢?”(4)
“醫(yī)院每年的花費都超過了五萬克朗,花30克朗搞些尸體來很難么?”
解剖是讓外科醫(yī)生熟悉人體內部構造的最直接且有效的手段,在缺乏外科技術和解剖學知識的當下,外科治療的成功率非常低,想要尋找有效的手術方法就必須借助尸體。
艾莉娜當然希望伊格納茨的工作能順利進行,但可惜人脈關系和財政大權都不在自己的手里:“我得找院長好好談談,他更熟悉vienna的三教九流。”
“得抓緊時間,起碼這兩天給我弄一具來?!?/p>
這周連續(xù)失敗了三臺手術,伊格納茨是真急眼了:“這周我還要做好幾臺手術,我可不希望他們睡在病床上等死?!?/p>
“我只能盡力去辦?!?/p>
“我要的是肯定?!?/p>
“行”
艾莉娜總算完成了自己副院長的工作,看了眼剛拿到手的學生名單后,口氣忽然軟了下來。她臨走前不忘上前看著自己丈夫略顯憔悴的臉龐,一手搭在他的肩膀上,輕聲問道:“今晚你回家吃飯么?”
伊格納茨看著桌上的病歷本,握住她有些冰涼的手:“我晚上還得進解剖室,就不回來了?!?/p>
伊格納茨是奧地利最著名的外科醫(yī)生,統(tǒng)籌管理著醫(yī)院里產科、普通外科和骨傷畸形矯正科三大病房。但就像自己妻子剛才說的那樣,市立總醫(yī)院已經沒有余地再讓他繼續(xù)胡鬧下去了。(5)
尸體很重要,醫(yī)院也有難處,尸體的來源是全歐洲外科醫(yī)生的難題,伊格納茨不可能把所有希望全寄托在醫(yī)院身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