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鈺在巷口攤位邊支起一張新桌,特地鋪了干凈帛布,桌上擺著小陶壺、雪花酥與桂花糕,每壺花影清釀酒身上都系了細紅繩。
“姑娘,這酒聞著真香,真是花釀的?我咋沒瞧著里頭花瓣呢?”賣繡線的吳娘子湊上來,語氣里透著一絲好奇。
“是也不是,”沈鈺切開一塊米糕,“花瓣曬干,入曲發(fā)酵時自然生香。
”吳娘子嘗了一口,嘖嘖贊嘆。
“姑娘,你這手藝在這擺攤真是可惜了。
”沈鈺輕柔一笑,不作回答。
她也想盡快盤下店面,省得每次都要帶著東西擺攤。
只是,她這些天打聽過城里的鋪面,銀錢還差上一些。
今日帶的花釀不多,總共六壺。
不到一個時辰,便賣了個干凈。
這一個月她堅持出攤,先是賣米酒,之后也做小點心,打出點名氣,還有了不少回頭客,收入算穩(wěn)定的。
“姑娘,這酒怎么賣?”一道溫和的女聲忽然響起。
來人是一位著湖藍褙子的少婦,頭戴珍珠釵,年約二十四五歲,容貌端莊,身后還跟著一個小丫鬟。
她走近攤子,仿佛只是隨意一瞥,目光卻精準地落在那空酒壇上。
“夫人若不嫌棄,還有這盞試酒殘液。
”沈鈺利落地倒了小半盞遞上。
女人抿了一口,唇邊浮出一絲驚喜,輕輕“咦”了一聲,半晌才道:“這酒……入口溫軟,初不覺有酒意,竟是在舌根回香。
你是動了心思的。
”沈鈺略有詫異,目光微頓,隨即笑道:“夫人舌頭靈。
”“這酒喚作何名?”“花影清釀。
”女人嘴角一翹:“聽著就雅。
姑娘,可愿替我做一壺生辰酒?我想邀閨中姐妹共飲。
”沈鈺一愣,旋即一笑:“若夫人不嫌小戶寒磣,自然應(yīng)允。
不知夫人什么時候取酒?”那婦人從袖中掏出一個繡著白鷺蘭草的荷包:“妾夫君姓趙,在縣衙做些筆墨案牘。
酒要六月初五,今日先付賞銀,若酒好,再添重謝。
”沈鈺接過荷包,略一掂量,心頭一喜。
“香氣淡雅些就好。
”趙夫人收回目光,唇角仍帶著幾分笑意,“到時送到趙府便可。
”目送趙夫人離去,沈鈺將荷包貼身收好。
吳娘子湊近來,艷羨不已:“來大生意了啊,這趙夫人可不一般。
”“哦?姐姐知道?”“趙夫人娘家是開林記綢緞莊的,在咱這邊幾個縣都有分號,早些年還跟州府那邊的官家做過生意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