弭兵會盟結束之后,宋國向戌向宋平公討要封賞,宋平公便賜了六十城邑給向戌。
向戌將宋平公的賞賜冊封展示給樂喜看,可樂喜看了之后卻對向戌說,諸侯中的小國,晉、楚兩國以武力來威懾他們,小國畏懼然后才能保證上下和睦,上下和睦了然后才能安定他們的國家,以此伺奉大國,這才是小國能夠生存的原因。沒有武力的威懾就會驕縱,一旦驕縱就會生亂,發(fā)生動亂就會導致滅亡,這是小國滅亡的原因。上天蘊生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,百姓每一種都使用,缺失一種都是不可以,那么誰又能廢除兵器呢?兵器的存在由來久矣,是用來威懾不軌而宣揚圣德的,圣人因此而興起,作亂的人因此而廢亡。國家興廢、社稷存亡、昏聵明智之策,都是從武力上來的。你今天今天想著廢除它,不就是欺騙嗎?以欺騙來蒙蔽諸侯,沒有比之更大的罪過了??v使沒有大的討伐,你卻反而求取賞賜,這是不滿足到了極點。
因此,樂喜將冊封之書上的字削去并且扔掉,向戌因此也就推辭了宋平公封給他的六十座城邑。
向氏原本想要攻打樂喜,可是向戌卻說,我將要滅亡的時候,是他救了我,沒有比這更大的恩德了,又怎么可以攻打他呢?
君子說,這個人,是掌管國家正義是非的人。說的就是樂喜。
又說,用什么賜給我,我就要接受下,這說的就是向戌。
上文古文,見于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七年》
向戌是宋國的又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,以宋國的身份和宋國的位置,宜溝通左右,交往上下,起到了緩和起沖之效。
向戌是有他的功績的,天下久戰(zhàn),生民久受其苦,君王多受其累,國亦不堪其疲,試問古今往來,四方寰宇,焉有恒戰(zhàn)之地、恒戰(zhàn)之時。
熄其烽火,平其爭擾,安睦總比動亂更讓人渴望。
樂喜之言,明世之根本也。根本者,不受光陰紛擾,人力所動。人未改其善惡,性未變其明暗,根本亦不改不變矣。
然樂喜之言,可見其私否?其語在時否?
公中帶私,公其多也,私亦不少。
弭兵之盟,匯集諸侯,天下云動,向戌合晉、楚之盟,罷兩國久戰(zhàn)之兵,見于諸侯,見于諸大夫,見于天下矣。
國睦而驕,人顯而滿。
宋國與向戌在弭兵之盟中分明處于一個特殊的存在,久受戰(zhàn)亂之國必思止戰(zhàn),然亦需不忘戰(zhàn)之危。
樂喜警醒宋國、警醒向戌。
其在時否?或在?或不在?
于宋國、于向戌之封賞,在,一時之態(tài)不改一世之勢,當下之功不變百年之政。
于弭兵之意、人之宏愿,不在,縱萬世不易之基、千秋難變之局,不墜一人欲使天下向明、生民向善之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