魯國人因此感到害怕,聽從了命令。
甲戌,諸侯在平丘會盟,魯昭公沒有參加。
等到結(jié)盟的時候,鄭國資產(chǎn)爭論進貢物品的輕重次序,表示,從前天子確定進貢的次序,輕重是按照地位來排列的。地位尊貴,貢賦就重,這是周朝的制度,地位低下而貢賦重的,這是甸服(天子王畿內(nèi),賦稅四取一也,無論尊卑)。鄭國,男爵也。卻讓我們按照公侯的貢賦進貢,恐怕不能足數(shù)供應(yīng),謹敢以此作為請求。諸侯之間應(yīng)當(dāng)休息甲兵,從事于友好。使者催問貢賦的命令,沒有一個月不來到的。貢賦沒有制度,小國不能滿足要求而有所缺失,這就是得罪的原因。諸侯重溫舊盟,這是為了使小國得以生存。貢賦進獻沒有盡頭,滅亡的日子將會馬上到來。決定存亡的制度,就在今天了。
諸侯從日中開始爭論,知道晚上,晉國人才同意。
等到結(jié)盟以后,鄭國游吉責(zé)備子產(chǎn),擔(dān)心因為子產(chǎn)的言論,使得諸侯前來攻打鄭國。
子產(chǎn)表示,晉國的政事處于很多家族,他們不能一心一意,茍且偷安還來不及,哪里還來得及討伐別人。國家不與人競爭,也就會受到侵占,還算個什么國家。
魯昭公沒有參加結(jié)盟,晉國人將季孫意如抓捕,帶回了經(jīng)過,子服惠伯跟隨季孫前往。
晉國人回國的途中,見到鮮虞人沒有警戒,也沒有防備。
于是中行吳率領(lǐng)上軍從著雍進攻鮮虞,到達中人(鮮虞邑,今河北唐縣西南),與鮮虞人爭逐,大獲全勝,然后歸國。
十月,魯昭公前往晉國,中行吳對韓起說,抓了他們的卿,卻朝見他們的國君,這是不合于禮的。
因此派士匄在黃河邊辭謝魯昭公。
季孫意如在晉國不能回去,子服惠伯就私下里對中行吳說,魯國是兄弟之國,國土還很大,晉國所規(guī)定的進貢都能滿足,為什么要因為夷人而拋棄兄弟之國,如果讓魯國事奉楚國、齊國,對晉國有什么好處?親近兄弟之國與國土大的國家,獎賞能供給的國家,懲罰不能供給的國家,這才是盟主。您還是考慮一下吧。諺語說,‘臣一主二’我們難道沒有大國可以去事奉嗎?
中行吳把這些話告訴韓起,表示,楚國滅亡陳、蔡,我們不能救援。反而因為夷人而抓了親近,有什么用呢?
韓起因此放了季孫。
可子服惠伯認為,這是在諸侯會見時抓捕了他們的卿,就應(yīng)該在諸侯會見時赦免季孫。
韓起對此卻感到擔(dān)憂,讓叔向勸說季孫回國。
叔向表示無法辦到,推薦了叔魚。
叔魚曾因為欒氏之難逃亡到魯國,于是進見季孫,表示,要不是武子的恩賜,無法到今天。我既然你回到了晉國,就等于您再次給了我生命,怎么敢不盡心盡力?讓您回去您不回去,我聽說,將要在西河為您修建房子,怎么辦呢?
說完,叔魚還留下了淚水。
季孫卻因此感到害怕,就先行回國。
子服惠伯沒有回去,等候著晉國人以禮相送。
這一年,楚平王復(fù)封陳、蔡兩國,把楚靈王遷移到楚國的他國人,都遷移了回去。
吳國滅亡州來。
鄭國的子皮去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