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湯,子姓,成氏,名湯,商朝的開國君主,帝嚳十五世孫,契的第十四代孫。
在夏商周三朝的開國始祖之中,湯的存在感可以說是較低的,他沒有大禹那樣傳世的功績,也不像周文王那樣為后世文人所推崇。
他覆滅了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,夏朝,結束了夏桀殘暴的統(tǒng)治。
湯滅亡夏朝的故事是曲折的,筆者在這里其實不想太多得講述,總結起來就是統(tǒng)治者的無能昏庸、眾叛親離,討伐者的隱忍謀劃、積蓄力量,還有一點氣運相助。
在湯繼位的時候,商國的實力還并不強大,但夏朝在桀的統(tǒng)治之下已經是風雨飄搖了,內憂外患了。
湯為了滅亡夏朝,將商國的國都從商丘遷往了毫,在這里,湯積蓄糧草、招兵買馬、訓練軍隊,等待著出兵的最好條件。
古今的帝王,但凡遷移國都,大多數(shù)都是出于統(tǒng)治的目的,維持的是國家的穩(wěn)定與發(fā)展,當然其中也有不少因為個人的原因。
而湯作為第一個覆滅之主,為后世諸多的效仿者提供了一個正確又長遠的辦法。
縱觀歷朝歷代的開創(chuàng)之主,或是圖謀大事的豪杰,都是選擇一個穩(wěn)妥的發(fā)家立足之地,暗暗積攢力量,等到時機一到,就乘風而起,逐鹿中原,問鼎天下。
湯打好了自身強大的根基之后,第一步就是消滅夏朝的外部勢力。
當時,桀的統(tǒng)治雖然殘暴,但諸侯之中依舊有不少臣服效忠于他和他身后的夏后氏,哪怕是在桀的晚年,夏朝將要滅亡之前,依舊存在著相當數(shù)量的部落方國支持著夏朝。
人們身處在時代的浪潮之中,能夠看清楚的終究是少數(shù),而即便明白了時代的發(fā)展已成趨勢,選擇往往也無法改變。
因為在新時代到來之前,誰也無法保證一切都塵埃落定,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拋下舊時代,迎接新時代。
當然,最大的問題,還是階級與立場的問題,與統(tǒng)治者站在一起的緊密關系者,總是要隨著舊時代被毀滅的,不想被毀滅的,要么決絕要么瘋狂。
而十分有意思的是,商國擁有著夏朝授予的征伐專權,想要討伐那個部落方國,并不需要得到夏王的批準,便能出兵。
諸侯的態(tài)度雖然還是搖擺不定,可在夏朝內部,夏民對于桀的統(tǒng)治卻已經十分不滿了。
這里面湯的功勞也是不小的,他聽從伊尹、仲虺的計策,四處揭露桀的暴行,為自己討伐夏朝創(chuàng)造了有利的政治條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