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版試印。
李恪讓劉木根做個淺口木盤,盤底用墨線打上整齊小格,
大小正好放字塊。
“試試印‘子曰’!”李恪指揮。
刻字匠小心把刻好的“子”字木塊和“曰”字泥塊放進格子。
問題立刻來了:泥木材質(zhì)不同,手工誤差,大小總有毫厘之差,
放進去有的松有的緊。木盤底板是普通木板拼的,也不夠平。
刻字匠拿小木片當(dāng)楔子塞緊松動的字塊。
負責(zé)印刷的工匠拿起刷雕版的鬃刷,蘸上粘稠墨汁,
小心往字塊上刷。
墨汁順著字塊縫隙流下,糊在盤底。
字塊表面墨也厚薄不均。鋪上麻紙,
用干凈鬃刷在紙背用力刷過。
揭下紙,所有人湊過去看。
紙上兩個墨字歪扭。
“子”字木塊刻得深,吃墨足,印出來又黑又粗一團。
“曰”字泥塊刻得淺,墨沒刷勻,印出來又淡又虛,筆畫斷續(xù)。
更糟的是,印刷受力,字塊微移,“曰”字歪向一邊。
紙上還沾了不少從縫隙擠出的多余墨漬,一片狼藉。
“噗…”旁邊看熱鬧的長孫沖拿起這張“作品”,沒憋住笑,
“恪哥!這……這印的是‘子曰’?我看是‘鬼畫符’!哈哈!
這玩意能賣?倒貼錢都沒人要吧?”
工匠們看著那慘不忍睹的印紙,面面相覷,
眼神透出同一個意思:殿下這“神器”,怕是不行?
李恪臉上發(fā)熱。
他拿過那張紙,看著模糊墨團和歪扭字形,心也涼了半截。
理想很豐滿,現(xiàn)實太骨感……
膠泥太軟易損,木塊刻字費勁,
大小難控,排版不平,固定不穩(wěn),刷墨災(zāi)難……
膠泥活字,怕是走不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