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斯治法有錯,他作為君王難道就沒問題?
“律法有誤就予以修正?!?/p>
李斯趕緊拜謝陛下不追究的恩德。
嬴云曼這才繼續(xù)之前的話題:“既然君王不能治罪,若百姓因官員親屬貪酷被迫造反,那儒家又會如何解釋這個問題?”
扶蘇茫然。
他從未想過這種問題,只知道“仁”“孝”是明君之道。
上為明君,下則自清。
但真遇上百姓被貪官逼反該如何處置,儒家就跟無法抵御匈奴南下一樣,拿不出任何像樣的章程。
等不到扶蘇的回答,嬴云曼也不想再浪費時間:
“儒家會告訴君王,這都是因為作為源頭的君王不夠仁德,臣民才沒有被仁德感化。所以官逼民反是君王的錯,君王應(yīng)該下罪己詔,并且變得更加仁德,以便臣子更加無所忌憚地欺壓百姓。”
嬴陽滋都快不認識“仁德”這個詞了。
但她聽懂了,大秦若是以儒治國,那就是官員貪腐百姓造反,然后儒家還要指責(zé)君王不夠仁德!
何其荒謬!
而李斯冷汗直冒。
公主這段話化用的正是他老師荀子的《君道》:君者,民之原也,原清則流清,原濁則流濁。
這原本是老師用來勸導(dǎo)君王仁德的話語,被公主這樣反推,就變成了儒家愚君的鐵證!
扶蘇頹然下拜:“扶蘇受教?!?/p>
原來他真的是被儒家愚弄的蠢貨。
三公九卿中也不乏對儒學(xué)有好感的官員,此刻也全部心底發(fā)寒。
秦二還真是將荀子的性惡論貫徹到底:不管你說得多么好聽,她都以最大的惡意進行反推,一旦推導(dǎo)成立,那就是欺天之罪!
嬴政不喜儒學(xué),也認為扶蘇是被愚弄,但即便是他也沒想到儒家敢愚君至此!
若非天幕指明秦二能剔除儒家愚君的糟粕,這時候咸陽的儒生就該全都被活埋進土里。
【最大贏家不是墨家和法家嗎?小學(xué)生總共就三本書:墨家《數(shù)學(xué)》,法家《法律》,其他各家加起來才湊出的《語文》。】
張行目瞪口呆。
啊?
墨家早就式微,把所有弟子召集起來也才幾百人。
結(jié)果秦二將墨家與法家并列?
只是為何名為“數(shù)學(xué)”?
墨家弟子們無法像張行一樣純粹地秉持“兼愛非攻”——若是能做到,他們就不用跟著張行修學(xué),也能當(dāng)巨子了。
在看到秦二將墨家列為顯學(xué)后,已經(jīng)有不少墨家弟子在心中認可秦二治墨這種說法!
張行思考“數(shù)學(xué)”無果,見弟子們的神態(tài)就非常憂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