靈性者,存之于心,主神、志、情、性。蓋人之萬千悲喜,皆由此生
靈氣存之于腦,靈性存之于心,元靈存之于神。
剛了解完靈氣,再說靈性。初元(距今約一萬二千年)之前,古樹遍地,卻有生而無情,雖有傷害,即使枝斷根損,亦無怒無哀無懼;人圍而攻獸,常有死傷,卻不為意,于尸首身前,安嘗美味,饑餓所困之時,先死之通類,為后亡者之食。
一日,龍馬氏召集族中男女老少二百一十人,排隊至其身前,伸出左手,撫觸眾族人頭頂,開啟靈智之門。人之靈氣,得之于外,存之于內(nèi),在外為氣,在內(nèi)為精;精納于心,存之日久,化之為情,七情遇三神,生之為靈性(后面會略加解說,能看懂多少,看個人機緣造化了)。
有一女子扶風(fēng),生而善射,常以桃木削而讓箭,利而有聲,隨心而發(fā),少有虛射。
某日圍獵,男女眾人皆墊步輕腳而行,圈成一百步之地。扶風(fēng)張弓欲射之時,突見對面有一人,頭翎獸衣,額挺眼深,目光如電。一時忘意,手松意軟,不料木箭如獸竄出,直沒入胸,男子立時仆地,箭亦折為兩段。
眾人一時慌張,忙抬著氣息奄奄的男子岐嶺來見龍馬氏,龍馬氏卻似有笑意,問門人文真道:被射之人可安好?文真如實答道:方才已經(jīng)調(diào)理,生命無礙,然箭入心中,不得而出,時有疼痛,每有提及,心疼更烈。
龍馬氏抬眼看著扶風(fēng)道:你要記得,你欠岐嶺一次心疼!扶風(fēng)低頭輕諾。龍馬氏又道,既然今日斷箭無法取出,又與生命無礙,當(dāng)順事而行,只是岐嶺要記得,算來你也要欠扶風(fēng)半支斷箭的。若是今后想起此事,心靜如水,并無痛癢,定是斷箭已失,當(dāng)是怨盡事了,可積可消。
岐嶺每有心疼,必念扶風(fēng)之故,而每念及于些,疼痛更甚,扶風(fēng)亦有所感。陰(私下)以記之,多日不曾見其身影,竟有所不安,欲與之相見,方為快。
后來在兩人的心靈交互下,日久天長,慢慢有了喜、怒、哀、懼、愛、惡、欲之情。龍馬氏自滅于世之時,因調(diào)度日月,洪水泛濫,便將二人及眾生置于船上。后二人結(jié)為夫妻,子孫后代久居于鳳州與成紀兩地間,祖代相傳,情感相長,謂之人性。
這也許是最早有記載的愛情故事,直到現(xiàn)在,位于中國甘肅的伏羲氏出生地,人們管女人長得漂亮,不說長得漂亮,而是說長得“心疼”。而更多時侯,無意中動心愛上一個人的時侯,心底仍會有種隱隱作痛的感傷。
人心有七眼,謂之七情,七眼皆通,難生靈性,七眼皆塞,難見靈性。情以精、氣、神三神為媒,經(jīng)七眼,得生靈性。
靈性者,存之于心,主神、志、情、性。蓋人之萬千悲喜,皆由此生。
癡喜玩物,則傷志;酗酒貪色、哀懼過度,則傷神;惡怒當(dāng)頭,則傷性;神弱志亂,則傷情。七情傷病,七眼難通,則失靈性。
有時我不是故意將內(nèi)容要寫成半文言短句的形式,而是這種表達方式更容易將要說的內(nèi)容表達得準確全面,用我們?nèi)粘5脑拋碚f,反反復(fù)復(fù)的要說好多篇,聽不明白的人還是聽不明白,能聽明白的人看了,往往無法準確全面,所以還請大家見諒。如果不是表達需要,我盡量用現(xiàn)代漢語來寫。
網(wǎng)友:不過有特異功能不見得是好事,任何事情都有兩面。如果你沒有比較高的道德修為和慈悲心,就是有了神通也很容易走火入魔。
答:嚴重贊成你的說法,很多人往往是修到最后,因為以前的一些業(yè)障沒有沒完消除掉,還是功敗垂成,而且越到后來,這方面越是突出
網(wǎng)友:“神”后主要指一切由“靈”化合而來的高靈l。
答:咒的話題,以后有機會時會補充,但不想說得太相關(guān),怕人有興起,惹出不吉。謝謝你的支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