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象之道,如日如月;為心之道,如精如心
寫這些東西,感覺是一種靈魂的自我救贖,要是真能整理好的寫出來,在自已看來,也是小功德一件,知足……
自從寫這些東西以來,心境一下子透亮了好多,不知為什么,總有各種各樣的好消息傳來。而且心境一直非常詳和安寧,心窩處明顯地能感覺到有種暖暖的東西守護(hù)著,我試著讓自已想一起傷感的事情,每次剛有這一念頭,那股暖暖的感覺就慢慢的溢了出來。
按以往的經(jīng)驗,在這種情況下,你對任何人任何事都是無法動心動性的,或許平時你特喜歡某一類型的女生,遇到時會隱隱約約有種“心疼”般的——“凌波不過橫塘路,但目送,芳塵去……錦瑟年華,誰與共度,唯有春知處”的感傷。但這種時侯,是絕然不會有的。那種內(nèi)心的安寧、祥和、隨喜,將始終存駐在心間。
輪到寫元靈,我對元靈的認(rèn)知靈終是一星半點,不敢亂拿出來給人看,生怕有所妄言,失之千里。當(dāng)初龍馬氏自滅于世之時,門人法藏、文真皆在身前,且二位尊者均有萬千法門,有著不生不滅之l,卻不肯授之一言半語,而選擇以日月星空、山川河流、龜裂獸紋為象,來布法傳道于世,一脈相傳。
天道之傳,在乎真,法藏、文真二位尊者,天資機緣各有不通,均得地脈、人倫之精,可為智者師。二位尊者深知先師龍馬氏自滅之時不傳一言,實為早已料到,心法若是代代相傳下去,必將有門人在其中參雜私意,穿鑿附會,以至道貌支離,失其本真。
況,門人當(dāng)中,各有千秋,為明師者,必當(dāng)因人而異、因材施教,甚至創(chuàng)法施度。眾門人弟子,能得心法者一,不得要決者十,十人皆以明師度已之法,觀道察物,必有中曲,已意度之,稍有應(yīng)驗,便立門興派,以訛傳訛,道理繁蕪,看似有法有決,有符有咒,有理有道。再者扶乩請仙、拜神誦經(jīng)、金石燒煉、服氣辟谷齊全,故弄玄虛,炫耀其能,故使道德愈晦而不明,大失原貌,難見龍馬。
龍馬氏來去皆空,不留其名,不留其意,不留其形,不留其言。僅言說今調(diào)月布星,調(diào)和陰陽,布大道于日月山川,72萬日后,有識此天機之人,當(dāng)為我之門人,二位之先??捎又?。為象之道,如日如月,為心之道,如精如心。
二位尊者立時明白龍馬氏話中的深意,那位后來之人之所以為二人之先,成龍馬氏的大弟子,是因他明白如何用“象”去傳道,而他們二人的心法,則需要密傳……后來地祖法藏于伏羲完成“象”之后,方著述《元靈心經(jīng)》一章,隱傳于世。
如果各位看客中,有李耳一代宗師之風(fēng)范者,有南懷謹(jǐn)之行者,慧能之悟者,以上三者占其一,自能領(lǐng)會“為象之道,如日如月,為心之道,如精如心”之深意。
按來解上面的暗語,現(xiàn)在不說,實為避免不必要的干擾。有關(guān)將有“圣人”出現(xiàn)的傳言太多,我就不再多加枝葉了。世間本是一個無事生紛爭的道場,大家拿著各自已撲來的麟毛鳳角,拉繩作尺,丈量萬物。
而凡大道者,不玄不虛不實,無異無能無果。
不玄,故弄玄虛,造概立念,枝葉繁雜者,皆曲折游回,不得要領(lǐng)之人,丹經(jīng)道書、分門別類、教內(nèi)有宗、教外設(shè)教,看似系統(tǒng)精深,實為抱薪堵門之舉,而世人愈難明大道之所在;須知,門派愈是旁雜者,并非系統(tǒng)精深、根深葉茂之象,實為失之道脈,得之皮毛。故大道者,至簡至易至明,一脈相傳,并無旁雜。
不虛,一l生二相,世有陰陽,無實無虛。道之所傳數(shù)四十四萬八千日,眾人談佛論道,凡語中出虛空無為之字詞者,無不以大道高深得成者自居,須知,唯有窮盡萬法方可達(dá)無法之境界。故虛空者,非自生,得來有色;無為者,克為,而有所不為也。
不實,不實有二:一l生二相,二相為陰陽,陰陽交替,互為假相,此為不實之一者;大道至簡,簡而能全(這個要是哪位能看明白,請告訴我),然在眾人眼中,大道空空,無法可用。初三時有位朋友到我家來,說我的房子里總感覺有不可告人的東西(我現(xiàn)在也不明白,他怎么會覺得我的房間里有不通尋常的東西,也許是人小的時侯第六感特別強),便有位通學(xué)拉住我,一個強行搜,終于搜到了那三本書,我當(dāng)時嚇壞了,得緊跟著。他掃了幾眼,說了句:“上面什么也沒有?!本腿拥揭贿吜?。
而事實上,第三本書上只是泛泛的談了些與山、醫(yī)、命、卜、相的一些起源和原理,每篇最多則數(shù)千字,具l的東西一點都沒談,如此不實,哪堪一學(xué)。但,要是真對這本書能看懂三四成者,則可隨心所欲地創(chuàng)法立術(shù),此等妙處,非常人所能l會。故,大道無法,以抱虛以待,涵蓋萬物。
無異,大道者,清音稀聲,不求嘩然于市,不求分道立已,斂其心性,不妄言,不忘念,心、言、行相合無異。
無能,一l生二相,道法亦然,身邊諸有各派門內(nèi)門外之人,或精于符咒、壓鎮(zhèn)、祈星之法;或擅長命、相、卜之術(shù),或有改運治病之能,招搖于市,雖有虛妄,然終使人心生善念慈根,對大道心生信敬,終為功德一件。
世間眾生皆以此論斷道之深淺,雖有偏誤,尚不足慮。若修道之人,亦以此為樂為向,終將偏離大道,凡世興盛之術(shù),十有七八為急功求成之道,修成及使用,大多傷身、損陰、迷心。有機緣之人,當(dāng)?shù)惸?,求本真,于繁雜之中得清靜,于有為之處得無為。
故,世有旁門八千,異能四萬,皆為幻象,大道者,一脈相傳,無異無能,而無所不能。
無果,修道者,若有成仙成神,永世不滅等諸多所盼,執(zhí)于自身者,難明大道,終將無果。須知,一l生二相,二象為陰陽,大道之行,本無神魔之分,神便是魔,魔便是神,只有貪、癡、妄三者使其轉(zhuǎn)化。
修身正性者,當(dāng)消其貪、癡、妄之疾也,其根不除,六根不凈,自亂心神,心神亂之,自然魔生。
心定情空,自然生津,津自生神,神生日久,身氣自盛,盛而生欲,欲亂其心,其心不定,魔自生。為道日久,魔自日甚,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。終為潰也。
此為無果之一相。其二者,自修自圓,心本無念者,不生蒂介,何談有果?故,大道無果,修行為何哪般!